這時候,被打懵的遼軍騎兵也回過味來,連忙向宋軍發動集團衝鋒。

訓練有素的宋軍盾兵不慌不慌地把厚重地鐵盾支起來,鐵盾和地面形成了穩固的三角形職稱結構,同時工程兵又在大盾之後填充支撐物這樣築起來的盾牆非常結實。

與此同時,長矛兵把七、八米的長矛插進大盾之間的縫隙,這樣只要遼軍的戰馬和騎兵衝過來就會被串成糖葫蘆。

騎兵在正面戰場上帶來的壓迫力是無與倫比的,也就日後的鋼鐵洪流能夠在聲勢上碾壓騎兵衝鋒。

三十萬宋軍在指揮的協調下開始變陣他們在戰場當中變成了一個個由鐵盾圍城的方格子。

整個戰場變得支離破碎,而且每個方格子都特別堅硬。哪怕騎兵衝鋒也只能推倒幾個方格子...

而騎兵的速度一旦減緩,那就是滅頂之災、取死之道。貓在方陣裡的擲彈兵會暗戳戳的點火投彈。

霹靂彈這麼好的東西怎能不出現戰場上?在騎兵速度減緩且陣型密集的時候,霹靂彈就是送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當然,也有方格子外圍的大盾會被騎兵沖垮。攜著排山倒海的聲勢的遼軍騎兵襲殺而來,這時候就只能看誰更勇了!

在楊鴻儒堪稱喪心病狂的投入下,宋軍人皆披著三十公斤的重甲。這重甲的保護性極好,只要不是被高速的騎槍刺穿,普通的流矢和砍刀都傷不到他們!

疊最厚的甲,挨最結實的打!

在一身厚實的盔甲的保護之下,哪怕是方陣碎掉了也不會有太大的性命之危。不過吧...被戰馬踩踏之後容易形成內傷,還是要看看大夫的。

戰場上直接掛球計程車兵還是在少數,大部分傷亡一般都是在戰後傷口發炎引起的。宋軍已經普及了戰場急救的知識。

軍校的軍醫轉業有正副兩位院長,一位是來自梁山的安道全,另一位是來自逍遙派的薛慕華。

戰場這玩意打著打著就亂了,楊鴻儒在親衛的保護下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他身邊的戰士們無不備受鼓舞。

楊鴻儒的武器是一把亮銀長槍,楊家將不用槍用什麼?

忘了說了楊鴻儒他家還真就有楊家將的血統!而且還是楊延昭那一支血脈!梁山上的楊志細算起來還是他的某代祖宗...

蘇雖然楊鴻儒小的時候一直覺得老爹是在逗他玩,非要給自家祖宗臉上貼金。但是直到楊鴻儒看到自己老家的祖墳之後他才相信這個事實。

正經人家誰不立碑啊!

老楊家就不立!

楊鴻儒他老爹領著楊鴻儒挨個認人這是你太爺,這是你二太爺,這是你...

以楊鴻儒他們家的家底,別說立碑了,專門整個山頭供奉老祖宗都不過分!但是...楊鴻儒他們家的祖墳就是簡簡單單的土包...離譜不?

誰讓楊老令公楊業是撞死在碑上的?也不知道楊家別的分支立不立碑,反正楊鴻儒他們家代代下來是從來沒有墓碑的!

所以作為楊家將的血脈,楊鴻儒用槍簡直就有血脈加成啊!

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