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一章--楊鴻儒與科舉(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弟,咱們的勢力都在民間...貴族階層都不認咱們。為兄覺得我應該考個功名!”慕容復讀書讀多了,想法也就多了。
以前的慕容復是個純粹的江湖中人,每天腦子裡想的就是拉攏這個、拉攏那個,久而久之的就把自己時間荒廢了。
透過讀書,慕容復好歹知道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很多人都納悶,慕容復不識字嗎?列位!識字跟有文化是不一樣的!你給慕容復一本武功秘籍,他能給你研究的明明白白,講解的頭頭是道但是你給他一本文化典籍,他絕對兩眼一懵逼。
認讀能力上,慕容復不差啥但是文化底蘊上,慕容復缺的就太多了!不僅僅是慕容復,喬峰、虛竹都這味兒!天龍八部當中有文化的當屬段譽!
這麼說吧!段譽要是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蘊擺在那裡,你給他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他都不會練!
為啥練武講究個師承?有些東西沒人給你掰餑餑說餡地講明白,你怎麼練怎麼死!招式還好,內功練岔了可真就要了親命了!
所以主角是那麼好當的?要麼你有個隨身老爺爺、老奶奶指導(虛竹:報我身份證得了唄),要麼你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段譽表示壓力不大)...
至於喬峰...那就是開掛選手!這種人傑連一套太祖長拳都能天下無敵...在關音響之前誰都不好使!
慕容覆在遇到楊鴻儒之前也是個傳統的江湖人,江湖人練武為先...讀書明理?哪有那個時間!
要知道慕容復除了會斗轉星移之外,還粗通百家之長。甭管哪門哪派的武功,慕容復都能練個幾招幾式。
這不需要時間?
以前的武林豪傑就跟現在的運動健兒似的...你讓他們去參加比賽,那一個個都是英豪。但是你讓他們去參加詩詞大會...是不是很難為人?
楊鴻儒聽了慕容復的話咂咂嘴:“大哥這是要走仕途...沒毛病啊!不過咱千萬不能考武舉...朝廷重文輕武,等你當官了武功連暴露都不能暴露。”
慕容復:......
沒轍!重文輕武算是大宋的歷史積弊了!馬上得天下的宋太祖趙匡胤被黃袍加身之後對武將防備的厲害!所以趙宋一朝真就是文人的天堂。
什麼“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什麼“宰相須用讀書人”!都是老趙留下來的話!
慕容復要是考了武舉,那他的官路算是完犢子了。所以想要在官場混明白,必須要當文官!
宋朝科舉把亂七八糟的科目都給砍的差不多了!考試科目基本上圍繞著明經和策論來進行。
翻譯翻譯哈!
所謂的明經指的是讀聖賢書也就是四書五經。考試一般會以填空題或者簡答題的形式讓你默寫某篇某段。
而策論就更好解釋了就是考驗你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現在公物猿考試的申論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的題目都是出一個現象讓你進行討論或者出一個難題讓你解答。
在閱卷策論的時候,閱卷評委一會看你字寫的咋樣,二會看你的文采咋樣,三會看你處理問題、看問題的角度如何...這三樣你要是合了閱卷老師的眼緣...
恭喜你!
金榜題名不是夢!
後世大明的八股文就是策論的格式發展到巔峰之後的固定套路,就跟現代申論大作文的“四段二分法”、“五段三分法”能得高分差不多。
(楊老師還真參加過公物猿考試,五百人競爭一個崗位,我考第三...嗯,只要一個!淦!)
這年頭的策論還停留在各種華麗上邊,楊鴻儒覺得在文豪輩出的北宋,慕容復這水平考上進士的機率不高。
不過楊鴻儒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