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撈的風生水起(第2/2頁)
章節報錯
哪裡有什麼廚神,新聞和媒體記者最會造神,隔著媒體,董大師已經被捧成了神,但是接觸了沒有多一會兒,姚遠就總結出來了,這位董大師就是個吃貨!
超級大吃貨!一邊指導著韓明把那條草魚片成飛薄的魚片,一邊誇著這條魚的肉質:“這個魚肉潔白、細膩、透明,韌度比莞東的脆皖都要強上一分,這裡面的軟磷脂成分明顯要高於脆皖!用來做這個魚生是最合適不過了!沒想到啊,在北方也能復刻出這個東廣的魚生來。”
話語間已經讓人感覺到他嘴裡的口水充盈。
魚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的一種吃魚的方法,其實就是生吃,把魚切成薄片,混合上各種去腥、解膩、提味的各種蔬菜絲,再拌上調味料,直接生吃。而東廣人管這個吃法就叫做“魚生”。
這道菜在東廣的順德得到了充分的發揚光大,於是順德魚生就成了老饕們追捧的一道當地名菜。可是限於食材,外地的人就一直無福享受。淡水魚身體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寄生蟲,如果魚的來源不夠好,就沒有人敢做這道菜,吃飯不是拼命,為了一口好吃的再搭上健康就得不償失了。
今天董大師敢拿這裡的水庫魚來做魚生,就是對這裡的魚的品質最大的肯定,也可能同時也是一個考驗吧。
韓明有點發憷的小聲請教:“那什麼,廚房裡沒有檸檬葉怎麼辦?”
董大師不以為意:“你隨意發揮吧,一道菜總不能一成不變呀,看著廚房裡有什麼材料就用什麼。”
韓明又看看姚遠:“要不我用檸檬皮?”
姚遠翻著白眼想了想:“要不就試試?”
......
上面的影片還在拍,三位廚子還有一位時尚雜誌的記者就著工作臺就開起了小灶。
一個碩大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平盤,上面薄如蟬翼的一層魚片泛著油光,五顏六色的蔬菜和姜蔥絲鋪在上面,董大師把一碗混合好的豉油倒在了盤子裡,拿起筷子就抄底,嘴裡還用粵語來了一句:“撈起、撈起,撈的風生水起!”
說罷也不讓別人,就把大片的魚肉就往嘴裡送,然後閉上眼睛細細的咀嚼,魚肉下肚以後不禁嘆了一口氣:“好久沒吃到這個味道了!正!不輸於順德本地!”
姚遠就趕緊伸筷子,記者也不甘落後,只有韓敏楞在原地,還在等著董大師的評價。
果然好吃,豐腴的魚肉帶著脆爽,混合了花生碎的香酥,有加上蔥薑絲的刺激,幾種蔬菜各自的味道與豉油混合,又增加了幾層不一樣的口感,姚遠吃的是心花怒放!
請這些前輩來,就是有收穫,人家盯了一會這個草魚,就想出了這麼出挑的做法,自己這麼長時間就琢磨著侉燉、紅燒了,這個想象力啊,簡直對不起這個水庫裡的魚。
還是記者會說話:“董大師出手就是不一樣啊,稍微指點一下便就是一道名菜誕生。”
董大師那張臉就一嚴肅:“跟我沒關係,菜是韓師傅做的,不過這個菜能成功,主要還是食材夠好,當然也少不了韓師傅的刀工配合。”
韓明臉上就樂開了花,也就小心翼翼的夾起一塊魚肉來品嚐。
董大師轉頭問姚遠:“你這裡像這樣品質的魚多不多,能不能出售?”
“這個湖裡鯽魚、草魚、鯉魚、鰱鱅四大家魚都有,另外還有些武昌魚,草魚目前見到的最大的要在三四十斤,都是純野生,沒有投餵過的,具體裡面有多少存魚,我也沒有個準數,但是估計幾十萬斤得是有的。”
“那能不能給我的餐廳供貨呢?”董大師就一臉的期待。
......
記者是帶著任務來的,要給董大師做個專訪,姚遠就在一旁旁聽,聽得津津有味。
記者問:“您是廚房界裡公認的藝術家,也有自己的餐飲企業,隨著現在各種點評網站的發展,大家不像原來那樣只是單方面被動接受餐廳的出品,也有了機會對這些出品做評價,而且是直接能發到網上被大眾看到,您是怎麼看待這種變化呢?”
董大師不假思索,就用他溫和的語調慢慢回答:“能走進餐廳,全心全意品嚐我們的出品還能做出點評的,就不應該只稱他們為食客了,就應該稱他們為美食家。廚師和美食家,是一對,誰也離不開誰,就像是魚和水的關係一樣。廚師要出名,離不開美食家的捧場。當然廚師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也離不開美食家的指點。廚師在封閉的廚房裡閉門造車,美食家們視野更開闊,見識更多廣,最重要的是,他們更知道消費者的口味,也更知道餐盤裡除了美味之外,食客更希望得到什麼。如果一個廚師遇到一個指點江山美味,激揚廚師心靈的美食家,那是一件廚師的幸事。”
姚遠聽著人家的回答就佩服,這麼有水平的話自己可是說不出來,真不愧是廚神,張嘴就是一套一套的,大家都是廚子,可是人家站的高度,好像跟自己不一樣哎......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