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圓桌會議(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沒想到胡小胖兒這個半大孩子,居然知道唐都的骨質瓷。
“當然能用了,沒有比它更合用的了,問題是去哪買,還有咱能不能買得起啊?”
小胖子嘴角撇了撇:“那行,這個事包在我身上了,你們接著開會,開完會我帶你去找一個人。”說完一低頭,接著寫作業、寫、作、業!
眾人接著安靜......
俄頃,黃小川咳嗽一聲:“這個問題就算過了,那咱接著說?”
姚遠也緩過神來,眼睛看向皮埃爾:“我說老皮,下一個關鍵是你這,那些調料都弄齊了沒有?”
皮埃爾漫不經心:“都齊了,我辦事你放心。”
“我不放心,我就對你們意國人不放心,二戰時希特拉都是被你們拖累了,真不知道跟你合夥是對還是錯,這事你要是拖了後腿可別說咱哥們不仗義,股份可就收回了。”姚遠臉上有點嬉皮笑臉。
“我夫人下週的機票來平城,第一批都會隨行李託運過來。”皮埃爾也不惱,回答的還挺認真
“喲,嫂夫人要來啦,等她來了我請她吃滷煮!”
“不用吃滷煮,我跟她說了,有個姚師傅邀請她逛長城,吃烤鴨。”皮埃爾語氣還是那麼認真,就是那對灰藍的小眼睛裡,有狡黠和戲謔。
姚遠突然想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對了,那個起酥油用量會非常大,能解決嗎?”
皮埃爾又是一聳肩:“我們管那個油叫做棕櫚油,你餐廳這點用量進出口代理公司還瞧不上呢,放心吧,都已經搞定。”
要說皮埃爾的語言能力還真不錯,沒幾天就從姚遠這裡學去了不少新鮮詞,連“搞定”都會用了,用的還挺正確。
棕櫚油、也就是姚遠嘴裡的起酥油,是開炸雞店的關鍵所在,也算是一個小秘方,只有行內人才知道,這個年代知道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總有人嫌啃得雞裡賣的炸雞死貴死貴的,可是架不住家裡孩子愛吃,為了糊弄孩子,更為了省錢,說不得就在家裡自己炸一個雞塊試一試。本來嘛,中餐烹飪裡,炸是一個基本技巧,什麼輕炸、幹炸、軟炸、酥炸、脆炸、油淋炸等等技法,一個簡單的炸雞對一個稍微專業點的廚子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首先雞塊要浸泡,浸泡主要是去除雞肉裡面的血水和雜味,泡好後的雞塊就要想辦法加入一點底味,這個也是咱中餐的特長,總吃著啃得雞的炸雞沒啥味道,咱自己做,這一步可以隨心所欲了,想吃辣的就加入些辣味進去:五香粉,多霸道的味道,加進去肯定也不錯;我愛吃蒜,乾脆就用蒜蓉醃一下,炸出來肯定是蒜香撲鼻,這些在咱中餐廚子手底下,都是小意思,可以發揮出花來。
炸雞好吃多半還是因為它的那一層表皮,那個玩意在咱中餐裡面叫做掛糊,或者乾脆就叫掛脆漿,聽見沒有?脆漿!聽起來就那麼酥脆,這個脆漿的調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配方,無外乎就是用澱粉和麵粉再加上點食用油就能掛出漂亮的一層脆殼,講究點的可能還會加入泡打粉什麼的,澱粉是選用幹澱粉還是泡過的水澱粉,也會對成品有影響,但這都不是啥難事。
炸制時的油溫可能要多試幾遍,這種生炸的手法,油溫不能太高了,油溫太高,炸制時間一長,外表就不好看了,時間短了,那麼大的一塊雞肉,不好熟,不過有經驗的廚子,做過兩遍就能掌握的明明白白,炸出來的雞塊外表色澤金黃、看著就酥脆,內裡還鮮美水嫩,不幹不柴。
可是就這自己在家做的雞塊,讓孩子品嚐時,孩子往往會撇著嘴說不一樣,還是啃得雞的香。廚子不信,拿過來自己細細一嘗,咦,是比人家的差點事。
差點事,差就差在用油上了,人家啃得雞用的是一種複合油,是以棕櫚油為主加上些動物油調和而成的,配比就是人家的秘方了。這個棕櫚油色澤清亮,耐高溫,不出煙,最關鍵的是油的本身沒味道,炸製出來的東西不會沾染到油品的雜味,你如果用豆油炸雞,雞皮上肯定會有殘留的豆油味道。
這個年月,家家戶戶為了省錢,用的多半都是菜籽油,你想,那個味道能跟人家啃得雞一樣才怪了。剛出鍋的還好些,趁熱吃區別不太大,但是你等涼了再看,用別的油炸出來的雞塊會反油,口感會變成油膩膩的根本下不了嘴。而棕櫚油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反油,你把用棕櫚油炸好的雞塊放到第二天,口感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什麼是棕櫚油?這個年月的人多半聽都沒聽說過,所以,你廚藝再高,想在家炸個跟啃得雞家一樣的雞塊糊弄孩子,也還是辦不到。
而皮埃爾辦到了,棕櫚油在國外產量又大又便宜,想進口點,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找個代理公司就辦了。聽到皮埃爾已經把自己最擔心的這個原料搞來了,姚遠也一下就放鬆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