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多線作戰的紅旗公司(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幹這一件大事,姚遠感覺自己的底氣很足。
......
一家好的餐廳就能當得起一頭現金奶牛的說法,每日的營收都是現款現結,收進來的都是現金,這是很多行業羨慕嫉妒的餐飲業的原因之一。
而紅旗管理公司旗下有四十多家農家院,每個農家院經營情況都不錯,把這些營收算在一起,每個月能給公司帶來三百多萬的營收,這當中刨去直接經營成本以後,每個月的利潤都穩穩地超過百萬了。
......
再到新承接的學校營養餐這一塊,十八塊錢每份的營養餐別看不起眼,但是架不住數量恐怖,從起初的每天七千份左右的供應量,現在已經做到了每天上萬份的規模。
幹砧板出身的餘志摩大廚絕對是個成本控制高手,他在胡長功這位生產管理專家的指導下,迅速掌握了營養餐的製作特點,並且把成本控制做到了精準。
一人份的營養餐標準是十八塊錢,如果放在一個黑心作坊裡面,這個十八塊錢的標準人家可能能做出來十塊錢以上的利潤。
但是姚遠曾經三令五申,明確規定,咱家的食堂綜合利潤不準超過百分之四十。
畢竟供餐的物件都是學生,從學生娃手裡掙錢就沒出息!
但是人家餘志摩就另闢蹊徑,從成本控制上要利潤,利用精細的管理方式、精準的投料控制,穩穩的把利潤率控制在了百分之四十,一點不過、一點也沒虧。
最重要的是,出去期初劉能興給甩過來的那幾個學校,七千份營養餐以外,還有些別的單位也還主動找上門來,要求提供員工餐。
就這樣,沒過兩個月,中心廚房每天供餐的數量已經超過一萬份!
這真叫本事。
一萬份營養餐,就是每天十八萬的營收,只算當中利潤的話,也是每天七萬多,累計一個月下來就是二百多萬。
別小看這每個月二十萬的利潤,這個專案當初其實就是白來的,幾乎是劉能興強加給紅旗公司的一項義務,在保證了出品質量的情況下,還能從這裡賺到錢,這就是高人!
更重要的是,這個營養餐應該算是勞動力密集行業了,為了每天生產這個量的盒飯,連廚師帶司機、送貨員、各種輔助人員,現在餘志摩大廚的手下已經有了超過兩百名員工!
另外還有自購的保溫車六輛!
有了這樣的生產規模,每個月營收在除去所有的人員、辦公費用以後,居然能實現將近百萬的純利潤了!
誰說這個年頭的餐飲業不好乾?!
關鍵得看你會幹不會幹!
幹好了買個盒飯都能實現年利潤上千萬!
而餘志摩已經在實踐中掌握了這種大規模供餐的方式、方法,正在摩拳擦掌的準備擴大規模,大幹一場呢。
......
常石磊負責的預製食品銷售端更是瘋狂,這種上門直銷的模式啊,可是跟銷售員的收入直接掛鉤的,而且這種產品的客戶黏性還非常強,好東西嘛,自然人家客戶會吃了一頓想兩頓。
產品好、再加上便捷的購買方式,只要微信小程式下單,快一點當天就能送到,下午下單的話,也是第二天就能送上門,所以,紅旗預製食品這塊產品已經都賣爆了。
目前據胡長功的統計數字,兩個月前銷售總額是在兩千七百萬,上個月則突破了三千萬,這個月正朝著三千五百萬這個數字在努力邁進。
每個月三千五百萬的銷售額!
這就意味著,每天中心廚房的預製食品都能賣出去一百多萬!
看來當初制定的方針是正確的,只有路走對了才能被市場接受,那就是廚子做出來的東西,首先必須得好吃!
其實如今的預製食品市場並不太容易做起來,主要是競爭太厲害了,隨便去商場看一看,到處都是各個廠家生產的預製食品,老百姓選擇餘地太大了,市場上隱隱約約的已經有了些價格戰的意思。
走上門直銷的路線,就完美的避過了這塊激烈的市場競爭。
把中間環節的銷售費用直接補貼給銷售員,那些銷售員迸發出來的熱情就超乎想象,遠比什麼進商場鋪貨的效果來的好,而且還能緊貼客戶,做到最及時的市場反饋,照顧到每位顧客,讓產品的美譽度直線上升。
當初胡長功也曾經擔心過,怕市場上蜂擁而出的各種各樣的競品,會對自己的產品銷售造成大的衝擊,還特地從市場上買來了各種產品,挨個品嚐分析。
等都試過一遍以後,懸著的心就慢慢放了下來:“咱家賣的跟這些商場裡賣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
食物最重要的賣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味道,做的東西好吃,自然就能獲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市場。
由此也理解,為啥以姚遠為首的那一眾廚子,死活不肯擴大產品線,多弄出來點花樣來好給客戶更多的選擇。
合著咱家的菜品,走的都是精品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