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但是酒水不能算!”姚遠馬上就回答。

代金券啊,這可是個好東西,只要劉能興能開啟這個口子,馬上這個美食村的造血能力就又能上一層樓。

代金券這個東西是姚遠早就想辦的一件事情,沒辦法,手裡錢不夠,只好就想一點歪招,而代金券恰巧能夠解決他缺錢的問題。

面對有需求的客戶,推出美食村的代金券,另外這個“八大碗”還有以後的產品,都可以預售些代金券,這樣就可以迅速回籠些資金。

這就叫做歪打正著,沒想到為了解決“八大碗”產能的問題,這個代金券就提前派上了用場。

多好的一個機會啊,劉能興口中的工作人員,肯定是有一定的消費能力的,那絕對是以後村裡消費的主力。

這個代金券如果是由村裡去推廣,想塞進他們手裡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現在不光能解決了常石磊的問題,順手還把紅旗美食村代金券作為福利給發了出去,只要把這個概念給推出去,以後只要稍微動一點心思,這個代金券就肯定能推廣的開。

這第一批代金券推出去就有官方背書,就問你牛不牛?

鎮裡訂這批“八大碗”的貨款早就已經到賬了,只要給它轉換成代金券的銷售款就行,這樣貌似廚房這邊價格上吃了二十塊錢的虧,但刨去銷售渠道中的物流和發貨的人力成本,沒準還是賺了呢。

同時常石磊的供貨問題解決了,就又多了一份銷售額。

距離春節已經每兩天了,八大碗的銷售日漸火爆,早就已經供不應求,現在應該把生產做一些調整。

村裡的經營戶也不能讓他們再囤貨了,食品這個東西有著嚴格的保質期限制,囤的多了萬一不能及時銷售,有可能會造成庫存積壓、甚至浪費。

得跟韓明商量一下,年前還剩三天時間,這三天所有產能優先供應陳石磊那邊,畢竟那邊都是嶄新的客戶,代表的是未來市場,而且一旦銷售出去資金就能迅速回籠。

而村裡經營戶這邊,主要的銷售高峰肯定會在初一以後,一般來說過了初一,城裡的郊遊大軍才會出動。所以最好能打一個時間差,把廚房裡的人員調配好,先保一下零售市場,在年三十之前把常石磊那邊的需求給搞定,過了三十,估計零售這邊的壓力就會小了很多。

然後年三十、初一的再加個班,緊急把把村裡的缺口再給補上。

只好就這樣,有點拆了東牆補西牆的感覺,可誰讓咱現在還是猥瑣發育期,產能就這麼多呢。

看來這個年是不太能過得好了,廚房裡所有員工就都得忙起來。

不過作為廚師,一旦入了這個所謂的勤行,也早就有了這個自覺,所謂的餐飲工作者,都是越到節假日越忙,那就是定律。看來這個月這個廚房廚子的工資、獎金、加班費可能會創了新高。

......

廚房裡新來的那兩位炊事兵的表現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兩個人進入廚房後,就迅速進入了角色,人家把姿態放得很低,就是學徒的角色。

廚房裡新來了兩個小學徒,應該是幫工做的事情一下子被兩個人承包了,只要不是開餐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時間,趙志、劉勇就一直在忙碌,廚房裡在他們上崗不到一天的時間,居然肉眼可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得整齊又有序。

怎麼說呢,韓明管理下的廚房肯定是標準以上,本來就稱得上是衛生整潔,可是在經過兩個人的半天工作以後,就連菜架上的蔬菜、包括胡蘿蔔、土豆之類的都排起了整齊的佇列,盤子、碗包括各種用具都跟用尺子比著一樣,碼放的整整齊齊,讓人看上去就賞心悅目、就規矩。

顯然這是人家在部隊廚房裡執行的標準,估計這種標準也已經深入了他們的本能。

簡直是撿到寶了,韓明見狀就馬上下令,讓幾個廚房裡的各位牢記這個標準,準備以後也照此執行,而趙志、劉勇則被他分配到了別的崗位,不允許他們再去做廚雜工作。

沒辦法,這兩位學徒的實習時間有限,過了初五就得跟著魯總出發去非洲,而就在這短短的一週左右的時間內,兩個人必須得掌握一系列菜品的做法。

而且這兩個人在目睹了韓大廚在電視鏡頭前,把港島名廚何厚德挑落馬下的過程,就靦腆的提出來想學習些更多的內容。

所謂是內行看門道,雖然作為炊事兵對廚藝的要求另有一套,跟對菜餚的製作並不會像是社會上的大廚那樣,要求精緻和漂亮,但同樣是作為廚師,對極致味道的追求那是一樣的。

人家一打眼也看出來了韓大廚手下是真有兩下子,遇到這樣的學習機會肯定就不會放過。

韓大廚也樂意教,當兵的人誰不愛呀,尤其是這麼勤快的兩個炊事兵。

但是也挺奇怪,趙志、劉勇死活不肯承認自己還是現役軍人的身份,只是說自己有過當兵的經歷。

哄鬼呢,鬼都不信,但凡是退役了一段時間的兵,就不可能有他們身上那種腰板挺得筆直,動不動就要打立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