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百鬼夜行 第二十七章 秦言遊記(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言遊記:
該怎麼形容大夏呢?我抽出封建朝代老秦言的思想,用一個旅客的角度去記憶這個時代。
大夏是臭的!
保持著一系列我看的頭皮發麻的制度與規矩,為了不影響各位看官的心情,也希望未來我留名青史(秦言注:老秦言讀書人的臭毛病作祟),未來有看一代文宗所留下文字的青少年,不會被影響三觀。你只知道幾百年,上千年前是應該這樣的,但你們不知道我現在這樣子的,不要再打穿越的念頭,因為著實活不下去。
我活得不算太開心!
但我愛大夏,他讓我體會到好的,不僅僅是所謂的修行體系,其實這些東西本不吸引人,就跟寫一本玄幻與武俠的書一樣,所有花裡胡哨的都只能是點綴,這按照某些文學評論的觀點來說:
如果真的算文學的話,那嚴肅奇幻文學所帶來的傳統是會出作品的,就像近戰法師阿道夫,人們記憶最深的是群山裡發生的事,就像那個武俠時代,金大俠寫的固然飛簷走壁,但吸引人們的是快意恩仇。
小說是人的故事,人與人之間就有了事,人與時代之間就有了傳奇。
我保持這樣的創作的角度,以公正的古今史觀去描述這個大夏,你可能喜歡,也可能不喜歡,但我希望你不要喜歡噱頭,回到故事的本身,大夏真的是一個蠻不錯的地方。
首先按照語言的角度,大夏官話是你們聽不懂的,但神奇的事情是,他的文字與古國相同,在一個歷史完全不同的異界,出現同樣的文字,第一代表漢字的偉大,只有偉大的東西才會不死,第二代表感謝有了漢字,他使兩個世界的人有一致的想法。而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歷史。
作為一位曾經寒窗苦讀的人,我從記憶裡翻閱知識時,竟然發現大夏的歷史是有不可知的地方,一個王朝竟然能夠儲存兩千年之久,這是否是破壞了某個道理,有些過於長了,但我目前不想了解,大秘密下是會死人的。
我若給大夏來一份速寫,那麼她很神奇的是,有故國古代的因素的,這因素與很多其他因素混合成為了大夏,就類似於同一個平行空間裡,在某一個點,走向兩條路,我愛故國,我希望960萬平方的故里可以被建設的更好。我愛大夏,不僅僅是我回不去了,而是她同樣是我一半記憶的母親。
兩個母親都不錯,我竟然同時有兩個母親,真好。
我也想去做一件事情,出一趟遠門,可我和大部分帝都人一樣,一輩子也不會離開這座城市,但我應該覺得我可以出去走一走,否則對於大夏的認知是不完整的。或者我想去另一個國度遊歷,我曾對叔嬸說過,以下是他們的話。
二叔:“這世界有太多危險,阿言,少出門。”
嬸嬸:“這世上可有妖怪,你這麼胖,它們會很喜歡。”
第一次旅行籌備以家人恐嚇告終,但我相信我會走遍大夏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最後,我只能說說帝都了,這座城比上輩子的城大,繁華的有些不像古代,若是說這是我另一個母親的某個年紀,我想一定是盛唐,傲立與世上,百國來朝,我明白帝都人為什麼不愛出門,不出門就可以看見這世上各個國度的風貌,何必出門,這證明帝都人是眼界狹窄又驕傲的。
在帝都有三個最高的地方,依次排名:天院的觀星臺,陰陽司的陰陽塔,聖院的書山,很想去,但大監察不允許我亂走,陰陽塔不讓我逛,這是很可惡的舉措,但為了你們可以看到,我要籌劃夜遊陰陽塔之行,而作為封建朝代,宮城裡的夏帝為何這樣允許,別人比他高,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代夏帝想建一座高樓,但一建就塌,耗費民脂民膏,最後引起民怨,皇帝想當太陽嗎?在下罪己詔後,夏帝獨享繁華,不佔高處。
說了故事,說了建築,說了歷史,可為什麼不說人呢?其實是沒寫,你將隨我的足跡,去見識一個個人,先總結一下,大夏的人是開放的,這是一群溫良的人。
……
月上柳梢頭,相約去青樓,白陵河畔胭脂香濃,畫舫樓船穿行華燈光明,是衣衫輕薄的女子靠在欄杆,是裝模作樣的騷包很不矜持的露出本性。
此地是勾欄,是聽曲,是封建的糟粕,確實一等一的熱鬧與繁華。
尤其在每年冬祭日前,由禮部管轄的教坊司,號令眾院樓,舉辦甚大的花魁大會,選一名花魁之主,用一絕世女子的美麗,幻得一夜之迷醉,簡稱播種大會,真的該怎麼說呢?
“大侄子,別緊張,每個人都會有這段經歷。”司徒瑩很豪氣萬丈的安慰著秦言,她不希望秦言失去自信,這將會影響他未來的戰鬥能力。
秦言用批判的眼神掃視著周遭的一切,他想不通司徒瑩與李鳳綾為何這麼猛,看模樣這二位大夏猛女的經歷比他還高,還不是因為窮,窮得去不了高檔場所,秦言有些沮喪的盯著白陵河。
其實並不稀奇,這是上流名媛的小秘密,他又想起留王府裡那直呼有賞的桃花眼,我是不是錯過了一個富婆。
李鳳綾覺得秦言真的挺沒男子氣概的:“你看我作甚,開心點,今夜的消費全部由你十三姨買單。”
司徒瑩的表情變得悽苦,自己好不容易攢的銀子,真的抵不住這娘們的敗家,可是為了大侄兒能在今夜成長,該花還得花。
“三位客官要幾等的樓。”媽媽桑笑的花枝招展,不清楚這兩個姑娘客戶是直的還是彎的,直到李鳳綾大大咧咧的摟著她,在她的臀部很熟練的按著,她終於明白這兩位老手的喜好。
“我喜歡高的,最高等。”李鳳綾毫不討價還價的說道,帝都有錢人太多了,每年的高等的樓都被炒出天價,計量單位再也不是白銀而是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