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知府張濂

明空驚訝道:“明心這是作死啊!”

明空不知道,“作死”一詞,也是明心傳出來的。

“所以他通不過第一道考驗,別的師弟十歲十一歲就受第一個戒疤了,他卻沒有。”明法說道,“十二歲散了講習課,他又經常不在寺裡,就更不可能有戒疤了。”

“這麼說,明心師弟這樣下去,不是成了假和尚?”明正說道。

“住持說,明心雖然心性良善,但他頭腦裡稀奇古怪的想法太多,不適合出家做和尚。”明法說道,“再說,心中有佛,出不出家又有什麼區別?”

“住持要讓他還俗?”明元問道,“那拈花指呢?”

“武功從來就不是鎮國東禪寺最重要的學問,佛經才是!”明法說道,“再說,還俗了還是俗家弟子,只要不將拈花指外傳就行了。其實這主要是嵩山北院的規定,如果只是寺裡,那應該會允許有選擇地允許外傳。”

明法稱嵩山少林為嵩山北院,這就說明雙方的關係。曾經鎮國東禪寺是少林下院,稱呼嵩山少林為嵩山上院。但是經過幾百年,雙方關係拉遠,再也沒有主支之分,只論南北。

明心到師父無難的禪房請他剃了頭,又跟師父交流拈花指的修煉心得。

師徒二人都喜歡這樣的交流,明心見識多,尤其是來自後世的見識,讓他總能有新的發現。而無難則是佛法研究精深,也不時有新的心得。這樣兩人一交流,總會有收穫。

當然,明心功力淺,他的很多想法,都得經過無難試驗過才知道對不對。

明心在寺裡住下來,每天觀摩四位師兄練習招式,先將招式記下來,然後再琢磨應對破解。

明心採用的破解之法,並不是華山山洞裡魔教十長老那種零零散散、不成體系的破解,那樣的破解其實也等於沒有破解。他採用的是化拳為劍,就是將羅漢拳的招式化為劍招,然後用以破解伏魔棍法等四種功法,磨礪出屬於自己的用劍之法——脫胎於羅漢拳的成體系的用劍之法。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琢磨功力足夠之後,反過來用羅漢拳來破解、用拈花指破解。

每天研究琢磨,但幾乎沒有進展,不過明心毫不氣餒。他知道這條路是一條艱辛之路,要不然絕學就爛大街了!

這天明心往屋頂添了些瓦——頭天晚上大風大雨,將屋頂吹漏了幾處——然後回到屋裡琢磨功法。正在腦子裡回放明正師兄使羅漢劍,明玄師兄敲門進來。

明心一看是師兄明玄,疑惑地說道:“明玄師兄,有事嗎?”

明玄比明心大八歲,他跟明法等人不同。他十歲入門,喜歡研讀佛經,不喜歡練武,他經常獨自待在房間裡研讀佛經,所以他在武功上就只會半吊子的羅漢拳。也正是這樣,明心跟他交流很少,見他來找自己覺得很稀罕。

“住持叫你過去。”明玄說道。說完之後看了看明心的頭頂,搖著頭走了。

明心不明白明玄的動作是什麼意思,不過他也不在意,站起身理了理僧衣,往住持禪房走去。

住持的禪房很大,因為他作為住持,有時必須要接待有身份的香客和官面人物,所以除了臥室和禪堂,還有客廳。

明心進了院子,住持無離招了一下手讓明心近前,然後介紹道:“這位施主是張知府。”

明心合十行禮道:“見過張施主。”

張知府名為張濂,他雖出自偏遠的越州衛,但越州衛地處西南,曾有佛法昌隆的大理國,對佛家稍有了解。此時見明心頭上一個戒疤也沒有,心裡甚是奇怪。

不過他此行有大事,這些細枝末節在心裡一過就沒在意了,說道:“小師傅有禮。”

等明心坐了,住持才說道:“近來風暴多發,張施主此次前來是為焚香祈願之事。”

“哦。”明心應了一聲,沒什麼感覺。焚香祈願、做法祈天不就是官員百姓遇到天災時慣用的做法嗎?

住持看了明心一眼,說道:“不過老衲以為,焚香祈願不該張施主操持,張施主應該回衙帶領官民救災。”

“也是。”明心說道,“佛祖管的是人心,不管天災。要不然,我們和尚天天焚香祈願,天下就再無天災了。”

張濂聽明心一個小和尚居然在住持面前大放厥詞詆譭佛祖,而住持無離居然沒有發怒,不由大感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