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束青色光線直逼凌霄寶殿,凌霄寶殿四周金碧輝煌,與這青色的光線格格不入,玉帝眉頭緊鎖,即令千里眼和順風耳速去查個究竟……
元和九年,十月十九日夜,萬里無雲,繁星點點,趙玄心情大好。欲擺駕回宮,此時,陰風大作,暴雪驟起。
趙玄心中大駭,臉上沒了血色,一道沉重的聲音自耳邊響起:“陛下,貧道剛才算了一卦,若今年十二月二十日夜裡天氣晴朗,您的壽命就還有一紀。反之,天陰的看不到星辰,您就抓緊交代後事吧!”。
想起那道士的話,趙玄臉色蒼白,預感大限將至。他之所以會那麼相信那道士的話,原因在於趙玄稱帝之前,便認識那道士。
那道士初次遇見趙玄,就預言趙玄將來會是九五之尊。當時,他只當那道士是來訛錢,不等道士語畢,便賞了些碎銀,匆匆回府。
五代的政局動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最終誰能夠成為皇帝,說不清!對於道士的話,他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確不曾想到,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他的未來被那道士一語擊中,順利的成為大順的開國皇帝。當他在汴京城,又一次碰到那道士時,竟喜出望外,當初的厭惡、不屑竟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崇拜......
趙玄趕回萬歲殿後,殿外的積雪愈發的厚,估摸著有數寸吧?望著殿外厚厚的積雪,道士的一番話,在他的腦海裡迴盪,揮之不去……
“傳太醫!”章皇后見趙玄臉色蒼白,只道舊疾復發,風寒染上了,便對內侍總管王公公吩咐道。
“不必啦!朕的身體,朕心裡有數!朕想一個人靜一靜,你先退下吧!”趙玄怕章皇后關心則亂,把她留在萬歲殿,只會讓他愈加的煩悶。
他自知舊疾復發,命不久矣,望了一眼章皇后落漠的離開萬歲殿的背影,心裡五味雜陳。他跟章皇后雖是半路夫妻,年長她二十五歲,但夫妻二人相處融洽,琴瑟和鳴,回憶自己戎馬一生,輔佐的幾任皇帝,都先他而去。
如今,他生命快到了盡頭,未曾立詔書,選擇接班人。趙新、趙岐兩個孩子都是他的心頭肉,兩個孩子,在他眼裡一樣優秀,立誰為儲君,他卻犯了愁。
他遲遲不肯立儲君,原因在於趙新年長於趙岐,他有心立趙新為儲君,然章皇后喜趙岐,在立儲上,兩口子意見不合。
作為大順的開國皇帝,他完全有權利,獨定儲君人選。但,如此一來,他怕寒了章皇后和趙岐的心。兄弟反目,發生骨肉相殘的事件。
兩皇兒手上沒實權,不代表他們對皇位沒有窺視之心。畢竟,趙岐雖幼於趙新,但能力跟趙新不相上下。若是鬧騰起來,輕者兩兄弟不睦,兩敗俱傷。重者危及國家社稷,江山穩固。
他雖然兵不血刃的,坐上了大順的皇帝寶座,但開國容易,守住江山就難嘍!大順開國之初,百廢待興,藩鎮割據現象依然嚴重,漳泉陳氏一祖、兩浙吳越錢氏不願意歸順朝廷,據一方稱王拜相。
另,遼國不停的給北漢國提供援兵,蠢蠢欲動,窺視大順河山,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依然嚴重。他在這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依然未能如願的完成統一大業,心裡不免有些遺憾。
“是!”章皇后心事重重的離開萬歲殿,暗派親信王培恩招趙岐進宮。
王培恩離宮後,並未按照章皇后的意思,召趙岐入宮,而是直接去晉王府通知趙舛,晉王得知厲害關係後,便借探望兄長的名義即刻趕往宮中。在動身之前,他派親信找了程太醫。
此時,趙玄心情沉悶的在萬歲殿裡踱來踱去的,突然萬歲殿的大門吱呀的一聲被人開啟了,一股寒氣襲來,趙玄打了一個冷顫,感覺身上寒津津的。
這會兒能夠自由出入他的寢殿,除了他的胞弟趙舛還會有誰呢?
趙舛窺視皇位已久,他心裡一清二楚,只是苦於無證據,也不好明目張膽的削他權。為了穩住大順的江山,坐穩龍椅。他透過宴會的方式,解除了跟他出生入死,一起打天下結拜兄弟的兵權。
“皇兄,臣弟聽聞您龍體欠安,特來問安,御前侍候。”趙舛拍打著身上的雪花,嘴裡哈著氣說道,他用餘光瞟了一眼王培恩。
“皇上,奴才按照皇上的意思叫來了程大人,替皇上侍疾。路上剛好碰到晉王......”王培恩巧舌如簧解釋道。
“晉王真是有心啦!”聽完王培恩的話,趙玄沉著一張黑臉,不冷不熱的說道。
“皇兄你我兄弟五人,大哥、五弟早歿,四弟遠在嘉州,臣弟唯與皇兄親近......”趙舛聲淚俱下,動情地說道。
趙舛的一番話,觸動了他柔軟的心靈。
“備酒!”趙玄沉聲道。
趙舛用餘光瞟了下程梧德,嘴裡假惺惺地道:“皇兄龍體欠安,飲酒,萬萬不可呀......”
“無妨!朕的身體,朕心裡清楚!今晚難得有閒暇功夫,望弟弟且末拂了朕意。”趙玄不以為難的說道。
“臣弟遵命!謝皇兄美酒!”趙舛故作心情沉重的說道。
給趙玄、趙舛兄弟二人備好酒菜後,王培恩和程梧德倆,一臉識趣地離開了萬歲殿。
王培恩、程梧德從萬歲殿出來後,程梧德和王培恩倆相互問安,客套一番後,便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