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她不是讓加嗎?我也加了呀。

原來只借一萬兩,現在借一萬三千兩!

現在這世道,幾兩銀子就能買一個人了,三千兩你當是小數目?你都值不上三十兩!”

周奎一副理所當然的商人嘴臉,衝著書童便是一通訓斥。

書童聽這話,嚇得趕忙跪下。

卻見周奎隨即大手一揮,不容置疑地說道:“起來,安排人將之前出庫銀子中的兩千兩收回去,然後將這總共一萬三千兩的紋銀,交去戶部,入賬登冊!”

“對了,再寫封書信,讓皇后的人帶回去,內容就寫,老夫知道了,到時候金額絕對會超過一萬兩。”

“是,老爺!”

——————————

皇后派來的一干人等走後沒多久,國丈府的人便趕著一輛馬車,浩浩蕩蕩押著銀兩送去了戶部。

抵達戶部門口,便有人拿著名帖前去通報,不多時,管事的便匆匆迎了出來。

“國丈大人當真是為國分憂啊,今兒個上朝才安排的錢款,居然這就運來了!”

“一萬兩現銀是麼?在下這就安排入庫。”

儘管迎出來的是個當官的,但是面對國丈家裡派出的人,也還是得陪著笑臉。

“且慢!這可不是一萬兩,而是一萬三千兩!我們老爺深知朝廷不易,特多加了三千兩銀子,一併借出,可別記錯了。”

“喲,這......國丈爺果然大氣,心念國家啊!”

能多收錢當然是好事,戶部官員驚喜地讚歎一句,然後對身後的人說道:

“你們,快幫著國丈府諸位一起把銀子清點入庫,手腳都利索點。”

一萬三千兩銀子,一市斤十六兩,便是八九千斤的重物,搬運、請點、查驗都要時間。

足有好一會,這一大筆銀兩才算處置妥當。

銀子清點完畢,國丈府一行人便拖著空車回去。

而戶部的官員則是在將銀子入庫之後,便把國丈大人身體國情,為國分憂,多捐了三千兩銀子的訊息傳了出去。

一直對借款相當重視的崇禎,自然沒過多久就收到了這條訊息。

“國丈當真是多捐了三千兩銀子?”

“回稟陛下,千真萬確,戶部那邊收到的現銀便是一萬三千兩整。”

御書房內,他眉頭一鬆。

國丈居然自發多借了?

他原本還想著明天再多督促督促,讓國丈多借些銀子,畢竟當朝國丈只借一萬兩,屬實是太少了,不足以為表率。

如今多了三千兩,雖然也不算多,但是主動增加借款銀兩,態度倒是不錯,小小算是立了標杆了。

“國丈到底還是曉事的,雖然加的銀兩不多,但是心意還是有,知道為國分憂。”

想了想,崇禎記起之前跟皇后說起過這件事情,還向她抱怨過國丈幾句。

既然現在國丈主動多捐銀兩,他便招來隨身伺候的小太監,讓小太監把這個訊息告知皇后,以安皇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