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訊息傳到皇后耳中,如同一道晴空霹靂,直擊心魄。

原本看到回信時的欣慰,已然蕩然無存,她一時之間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內容。

“什麼?你確定國丈借出的是一萬三千兩?!不是,不是一萬八千兩?!”

皇后穩不住情緒,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湊近,質問著傳訊的小太監。

小太監當即跪伏在地,嚇得瑟瑟發抖。

皇后這個反應和預期相差可實在太大了,原本以為是來報喜,說不定還能得點賞賜,結果這下看來,分明是觸黴頭了啊!

跪伏之後,小太監嘴上不敢有絲毫猶豫,趕緊回答。

“啟稟娘娘,奴才在皇上身邊聽得清清楚楚,國丈大人運到戶部的銀兩,正是一萬三千兩。”

一萬三千兩!

周皇后臉色瞬間被氣的煞白。

“國丈,當真是......欺人太甚!”

她此前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好言好語相勸,還送去五千兩銀子幫自己父親衝抵數額,結果他竟一分不加,還把自己送去的五千兩銀子吞了一半!

這可是國難當頭啊!

闖軍已然到了宣府,兩路大軍逼近,連京城內的商鋪都關了泰半。

人人憂心忡忡擔心闖賊殺進京城,結果自己的父親,卻在這個時候還在軍款銀子上做手腳!

這件事要是傳出去,她、皇上,便全都成了笑話!

“皇上對此事可有說些什麼?”

“皇上聽說國丈大人主動多借了銀子之後,相當欣慰,還誇國丈識得大體,知道為國分憂。”

跪伏在地的小太監不敢抬頭,卻仍然應答如流。

皇后拿銀子的事兒,崇禎並不知情,那些銀子自然都被當成了國丈主動出的。

國難之際主動多借銀兩,崇禎自然不會吝嗇誇獎。

聽到這些,皇后面容動了動,最後卻只是幽幽一嘆。

斂起怒氣,又問道:“誇獎國丈的這段話,可有外人知道?”

若是此事還未傳出,她便立刻找人把事情的真相告知皇上,國丈如此行事實在是太過無理,簡直就是藐視皇后,藐視皇權。

不說做多重的懲罰,至少也得讓國丈多出萬兩白銀!

小太監不敢抬頭,仍舊跪伏:

“回稟娘娘,應當是傳出去了。正好當時有人來傳信,說是勳貴處催借不暢,皇上便讓人把國丈慷慨解囊的事情給勳貴們講講,讓勳貴們向國丈多學習學習。是以,這件事兒應該已經在京城傳開了。”

聽見這個答覆,周皇后癱坐回了椅子上,滿臉無奈的愁容。

“你回去向皇上覆命吧,就說哀家知道了。”

——————————

不管國丈到底做了什麼,主動多捐三千兩的事情終究還是在崇禎有意的推波助瀾之下,傳遍了京城。

本來猶豫不決,或者遲遲定不下借款數額的勳貴們,在這訊息的催促之下,也不得不偏向於多少拿出點銀子打發皇帝。

等到第二天的午時,勳貴的府上全都跑遍,每家勳貴都應許了借款,只不過是金額多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