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借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按後世的說法,趙匡胤親自參與的這次“炒作”,影響絕對是空前的。
虞白在汴河之濱親自選址,親自監督,造舍近200間,聚書近萬卷。定名為白雲書院。
廣招學生,自己任主院,聘另一位在野大儒莫子成為助教。
又延請了各地名儒七八位,為客座教授。
天下文人、士子,慕虞白,莫子成之名不遠千里而來者,絡繹不絕。
而白雲書院,一時間也成為了朝堂士林之外,在野儒林的一大名勝。
虞白再次成為輿論領袖,一時風頭無兩。
趙匡胤聞得資訊,心有所思。
這日,趙德昭郡王府有內侍來到,說聖上宣郡王入宮。
趙德昭連忙入宮,見趙匡胤剛剛打完了一趟拳,正在負手歇息。
“父皇!您這身子現在是健旺的很。”
趙匡胤不和他客套,開門見山道,“最近虞公聲望鼎盛,有重回士林領袖之勢,你怎麼看!”
果然人氣就是硬道理,虞白聲望日隆,連趙匡胤都另眼相看,居然在私下裡就稱呼他為虞公。
趙德昭低頭想了想,知道這是父皇在點拔自己,說道,“虞老先生下野之前,就和我說過書院的事情,我覺得此舉必能重塑士林新風,為大宋培育無數才子清官。”
趙匡胤皺起眉頭,趙德昭這幾句話完全正確,但都是些空洞的廢話,根本搔不到他心中想要的那個點。
若是尋常臣子這麼說倒還罷了,自己兒子這麼說,他是很不滿意的。
“為人處世,往往要順勢而為,‘勢’之助力,大有可期。當年在陳橋驛,眾大臣懂得順勢而為,才有了朕的黃袍加身。朕的順勢而為,才有了而今的大宋天下。”
“現在虞公借白雲書院之力,名聲鼎沸,無論在朝堂士林,還是在野士林,都是莫大威望。他這白雲書院,可有你我父子的極大助力哦……”
趙匡胤說到這裡,住口不說,然而意猶未盡之意,幾乎要隨口就漏出來。
趙德昭當然明白,父皇雖然不點破,但是意思就是要自己去湊個熱鬧,假虞白的聲望,堵朝堂士林清流們的口,漲自己的威望。
趙德昭搖了搖頭,“以我的年齡資歷,只怕只能去拜虞白為師,做他儒門弟子,才能合乎那些迂腐士人的意思。然而虞白肯收,我還不肯去做呢。”
趙匡胤濃眉軒起,心中的不滿愈發擴大了。
“父皇!其實骨子裡,我和虞公此人,是完完全全的兩路人。我敬他,是因為他為人雖然迂腐,但是方正無私,人格無暇。”
“而他肯幫我,是覺得我品格端正,德行良好。但是我以為,國家的治理,決不能只依靠個人的德行。德行上佳,不過能正自身。而偌大的國家治理,是無法要求所有人都能重德行,正自身的。”
“一個白雲書院做不到,十個,百個白雲書院也做不到。不是每個人都能明聖賢道理,更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到德行無虧。”
“我認為,國家的治理,憑的是完善合理的制度!由少數德才兼備的精英,依靠完善合理的制度,治理國家,管理偌大國家的民眾,這才是治國的正道。所以,我和虞公其實是‘道不同,難以合謀’,並不是我不願意投到他的門下。”
趙匡胤聽完趙德昭的長篇大論,舒了一口長氣,眉頭也漸漸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