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辭表(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遊湖釣魚,趙德昭終於使父皇明白了自己在南疆所作所為的良苦用心。
可也只能是父子之間的理解罷了。
想要朝臣明瞭並首肯還是做不到,而且這些屬於君王治國的策略,也不是大臣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三天以後,下一個朝會日上,戶部尚書馬植再次表奏,要求給南伐立功的天水郡王敘議軍功。
朝臣之中,武官大多同意這次議功,連兵部尚書黃元義都不反對。
因為大家都知道,南蠻為惡多年,出於氣候,補給等原因,中原政府一直未能妥善解決,這次趙德昭能夠平定,屬實是大功一件。
趙匡胤滿懷希望,盼著趙德昭這次能夠在士林文臣之中過關。
然而理想始終是豐滿的,那些清流們馬上再次給了趙家父子一個骨感的結果。
不過吸取上次的經驗,這幫言官到底還是改變了罵街的作風,假模假式的探討了一番,最後還是給了趙德昭一個“殺戮過盛”的評價,阻止了這次的議功。
趙德昭已經習慣了,當然心裡一直在罵娘。
趙匡胤也只得作罷,說了一句日後再議,就散朝了。
趙德昭回到郡王府,屁股還沒坐穩,錢牛兒忽然來報,“虞知州前來拜訪!”
虞白到訪。
想起虞白,就想起洞庭湖上慘死箭下的虞秋實。
趙德昭知道,這父子倆要不是為了護送自己回京,斷不致白髮人送黑髮人。
心中一直滿滿的愧疚,連忙起身迎接。
兩人相對落座,趙德昭道,“這兩天淨忙些我自己的事兒了,等下個朝會日,一定在朝堂上把老先生父子的功績稟明聖上,就算不能復任禮部尚書,起碼也要做回個京官兒。”
虞白卻用力搖了搖頭,“殿下有心了!但老臣卻不想靠著兒子的犧牲來獲得自己的加官晉爵。那樣固然對不起秋實,老臣自己也於心不安。”
趙德昭愣了,虞白這是埋怨自己害了他兒子嘛。
虞白見他愣神,知道他會錯意了,連忙說,“殿下不要多心!老臣年紀大了,性子又愛公正清廉,現在發現處理政事已經力有未逮。勉強做下去,不但自己遭罪,只怕也做不到秉公執法了。”
“所以老臣想了又想,打算過幾天就上表請辭,然後去拿汴河之濱開上一間書院,傳承儒家道統,又能為朝堂培養些人才,想來其樂也融融哦!”
趙德昭這才明白過來,仔細想了想,虞白這個想法還真是不錯。
只不過自己好容易有了一位知根知底,完全忠誠的老臣子,卻這麼快就遠離政壇了,以後不但自己失了一大臂助,大宋也少了一位摯臣。
他看得出虞白這份決心是非常堅定,勸是勸不回來的,不由惋惜的長嘆一聲。
虞白說道,“殿下不必惋惜,其實老臣覺得,我若是在野的話,只怕對殿下未來的發展,助力更大。”
趙德昭心想,以虞白兩朝元老,一代大儒的聲望,他辦書院,來投學的學子必然是趨之若鶩,不過學業不是一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