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通嘴炮的效果(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也不管獵物,徑自打馬過來,笑嘻嘻道:“二郎射不了,我射了也是一樣,送給你了。”
趙匡胤也打馬過來,瞥見兒子扔在地上的弓箭,更是一臉的不快。
“你就算臂傷未愈,射不了箭,也不用投弓擲箭吧?”
“在戰陣廝殺中,你這就是棄械自戕!”
這話說得就很有些重了。
趙德昭神色不變,緩緩開口。
“爹爹教訓得是。”
“只是兒子覺得,時值春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因此棄了弓箭。”
“剛剛那隻麋鹿又是一頭母鹿,春日射殺母獸,更非仁人當為,這是聖人之仁。”
趙匡胤明顯愣了一下,似乎對於這番回答很是意外。
他隨即提韁走近,與趙德昭兩騎並列,伸手用力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開懷笑道:“看來你這些日子在府中閉門讀書,是真的讀進去了,都學會聖人的道理了。”
反倒是趙光義臉色有些陰沉,那隻母鹿是他射殺的,那一句“非仁人當為”,那是幾個意思?
趙德昭自己則是暗鬆了口氣,感謝我的歷史愛好,感謝我看過的歷史貼子!
不管怎麼說,這一關又過了,應該能在老爹那裡搏到不少好感值與信任值。
說起來,那幾句關於“春日不忍傷生”的扯淡,是原本的歷史時空裡,真正發過的一樁史實。
清朝道光皇帝要立儲,六阿哥奕訴和四阿哥奕詝是主要的競爭者。
道光帝帶著兒子們出去打獵,六阿哥奕訴本事高強,箭無虛發,獵獲極多;四阿哥奕詝沒這個本事,就索性按照老師杜受田教的計策,對父親扯了一通“春日不忍傷生,有幹天和”之類的屁話。
道光帝果然被打動了,感慨了一句“此真皇帝之言”,由此下定決心選定奕詝繼位,他便是後來的咸豐帝。
於是,天資才幹比起奕訴差了一個檔次的奕詝,就這樣靠著藏拙賣乖,撈到了一個天大的便宜!
滿清跟大宋當然不是一回事,但這兩朝代都是崇尚儒家那一套兒,意識形態基本是大差不差。
因此,趙德昭扯出的這一通淡,還真就被老爹誇獎了。
但話說回來,趙匡胤比起滿清韃子皇帝,當然是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他雖然十分重視文教,但他畢竟是一刀一槍廝殺出來的帝王,可沒不像道光皇帝那麼迂腐好忽悠!
所以,趙匡胤並不會真就因為那幾句話,就把他立為儲君。
當然,趙德昭本來也沒有指望自己放一通嘴炮,就能搞定儲君之位。
但他還是有些失望,自己應對如此優異,皇帝老爹卻僅僅誇獎了一句“書讀進去了”,然後就沒下文了?
這也太吝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