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出師不利(第1/2頁)
章節報錯
“提…提督大人?是張彪張大帥嗎?”張景亮一邊接信,一邊疑惑道。
“是的,就是湖北提督張彪大人,他剛從京城趕了回來,正在結聚官軍反擊。”信使回覆道。
張景亮迫不及待地開啟信函,果然是張彪的親筆信,一時間裡他是熱淚盈眶,他舉起手臂高喊道:
“兄弟們,我的老上官回來了,他親率大部隊殺了過來,後面還有十數萬北洋新軍,還有海軍艦隊正在途中,咱們還是迴歸到張大人這邊來吧,跟著革命黨人起兵造反,是沒啥希望的,到時候要被滅九族的呀。”
“好好,咱們聽張管帶的,重新回到提督大人這邊吧。”
“……”
就這樣,還沒開戰,一個營就臨陣叛變了,這給革命軍計程車氣,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很快,張景亮的臨陣叛變訊息,傳到了總司令陳天華手裡,他反倒表現得出奇的冷靜。
他心裡十分明白:
革命成功,不在於當時的振臂一呼,而在於事後面對舊體制勢力的全面反撲,新生政權能否堅持得下去。
隨著北洋新軍主力的不斷向湖北集結,嚴酷的現實考驗還在後頭呢,尤其是那些被迫從舊體制,變更到新體系的投誠人員,千百年來的皇權思想根深蒂固,歷史上舉義造反,起初轟轟烈烈,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被誅滅九族的下場,比比皆是。
這些思想不堅定者,武漢軍政府不可能,也沒有精力在短時間內,改造他們的思想,給他們洗腦,自然就不可能要求他們,和立志改造中華的革命黨人同心同德。
時代侷限,張景亮臨陣叛變,這完全可以理解,真要是追究失誤,那應該由前線總指揮蔣翊武承擔,是他用人不當。
這種重要但又危險的崗位,應該派一位革命意志堅強的同志前去才對。
現在,革命士氣一定要高漲,要讓大家都能看到革命成功的曙光,所有,漢口劉家廟前沿的防禦戰,至關重要,這一場必須打出士氣來,決不能敗。
這仗關乎全域性,陳天華決定,他親臨漢口前線督戰。
話說蔣翊武聽說張景亮一槍不放,直接臨陣叛變了,氣得差點吐血,他也意識到當時任命太過倉促了,沒有考慮到應該派一位革命黨人去。
惱羞成怒的蔣翊武,決定向三道橋要塞發起攻擊,將這個要塞給奪回來,以振革命士氣,軍威。
三道橋,也稱三段橋,是劉家廟北上到灄口、北京的必經之道,大片湖泊沼澤上面,建有三長段鐵橋,鐵橋上面鋪設的京漢鐵路鐵軌,故此得名。
由此可見,這個三道橋易守難攻,兩邊都是大片湖泊泥沼,軍隊無法透過,唯一通道就只有一條鐵路橋。
張彪的清兵武裝,集結在三道橋的北端,建立起橋頭堡,他利用強大火力壓制住革命軍的數次衝鋒,革命軍這邊傷亡不小。
好在陳天華及時趕到,他立馬制止了革命軍的這種盲目進攻,嚴肅批評了蔣翊武的不冷靜,命令革命軍在三道橋南端修築工事,挖縱深戰壕至劉家廟,並建有單兵掩體,防止清兵炮火。
張彪的清兵開始進攻三道橋南端,同樣也是困難重重,幾天下來兵力損失慘重,而暴露的炮兵陣地,不斷被陳天華的機動新型重炮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