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銀子(第1/3頁)
章節報錯
冰冷的聲音在太和門內外傳蕩,猶如鐘鼓之音般,重重地捶打在群臣心頭。
一時間太和門內外,鴉雀無聲。
這個薄情寡義的天子,到底要做什麼?
“陛下,國難當頭之際,我等身為臣子,捐些俸祿替國分憂倒也無可厚非。”
短暫的寂靜過後,一道蒼老的聲音驟然響起。
“不過陛下如此逼迫臣等,就不怕在史書上留下暴君的名頭嗎?”
說話之人名為蔣允儀,已年近七旬,早年因鄖陽兵敗而被革職下獄。
然而此人身為東林黨大佬,又在剷除閹黨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很快便被崇禎免除了罪行。
坐鎮一方不行,此人就回到京中擔任了言官。
伴隨著他說話,其他言官也群起響應。
“請陛下體恤臣等,收回成命!”
其他的東林黨成員,見蔣允儀說話,也都紛紛幫腔。
五百萬,那可不是小數目,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表面上當官為民做主,實際活著誰不為碎銀二兩。
要知道大明的歲入,也不過才二百萬兩銀子而已!
先不提舍不捨得捐那麼多,要真捐了,那豈不是告訴天下人,他們這些朝臣個個都是大貪官?
士大夫嘛,一向看重清譽,尤其是他們東林黨人,平時假裝清廉得很,貪汙銀子那是閹黨才幹的事,我們都是禮尚往來嘛!
這位天子固然薄情寡義,但卻優柔寡斷得很,只要聯合起來施壓,看他又能如何?
大臣們“收回成命”的聲音此起彼伏,形成一道鋼鐵洪流,衝向朱由檢的內心。
正所謂少數服從多數,人言可畏,縱使你是皇帝又如何。
不得不說,這種施壓方式很直接,卻又是最有效果的。
縱觀史書,除了洪武皇帝朱元璋,恐怕沒幾個能承受得住這種壓力,從而逆流而上,獨斷專行。
這種無形的施壓,堪比後世的網路暴力加道德綁架。
若非有著皇帝和後世靈魂的雙重buff,再加上知曉大明後面所要發生的事。
朱由檢或許還真會敗下陣來,與這幫大臣妥協!
但他清楚地知曉,他是那個還有不到七年時間,就會在煤山歪脖子老槐樹上吊死的崇禎!
面對這幫子大臣,他不能有一絲猶豫!
就如那楊嗣昌的臨時國策,乃眼下的上上良策,他也要進行果斷的取捨,而非統統採納!
看著這些勸諫的大臣們,朱由檢心中冷笑,面色卻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