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大島(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完了這幾句不倫不類的話之後,王易就帶著船隊,繞過了鯨魚所在的海面,然後繼續向前。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這幾句話,被附近計程車卒們記了下來,然後慢慢地傳了出去,反而成為了大漢漁民的一種習慣。
遠遠地看到鯨魚,就拱拱手,說那一段話,然後繞開。
據說這樣可以保平安。
這成了沿海漁民的一種風俗,千百年之後,漁民們都會這一套。
不過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這種風俗,卻很少有人會知道了。
遇上大魚,只不過是這一路上的一個插曲,五天之後,王易全軍到了東安。
到了這裡之後,再沿著海岸往南去,那就是交州的地盤了。
交州現在理論上也是大漢的疆域,而劉備是沒有權力去節制交州的,所以之前王易是讓自己的老爹上書,要在交州建立起自己的統治,也不知道朝廷會不會答應。
現在交州其實挺亂的。
士燮其實並不是交州的實際統治者,雖然士家在交州的勢力確實很強大,然而他現在不過是交趾太守罷了,他的幾個弟弟分別是合浦、九真、南海這幾個地方的太守,佔據了沿海一帶,可是整個交州,還是有其他勢力的。
而現在的交州牧是張津,佔據了靠近內陸的蒼梧和鬱林這兩個郡,他和劉表之間的關係很惡劣,連年交戰,不過張津此人迷通道教,又沒有什麼威權,和劉表比起來差得太多,屢戰屢敗,使得他的手下都對他很不滿,歷史上最多再過一年,他就會被部將給殺死,劉表則派遣手下吳巨擔任蒼梧太守,將手伸到交州來。
士家是交州的地頭蛇,張津是名義上的交州牧,這就是交州現在的情況。
所以現在去探查交州的情況,不太合適,首先就是海軍還需要經過海上的訓練,其次交州現在還不夠亂。
王易要等著交州更亂。
到時候劉備就可以以騾騎將軍的身份,強行進入交州,在交州建立起自己的統治,然後上報朝廷,取得大義。
就算朝廷不答應,要用劉表來抗衡劉備,到時候也比較有話說一些。
所以在東安駐紮了幾天之後,王易開始指揮隊伍,準備經略夷州了。
首先要發現夷州,也就是臺灣,然後一點一點的,探查臺灣周圍的環境,尋找最適合的港口。
然後再逐步的建立起跳板,在臺灣岸上建立一些駐紮的營盤什麼的。
這樣可以讓士卒們上岸休息一下。
至於駐軍,王易倒沒想過,主要是駐軍了也沒什麼意義,沒有移民,光駐軍有什麼用?
那些土著會來騷擾就不用說了,還容易引起他們的敵意。
還不如就建立一個小的落腳點,留一些食物在上面,碰到土著就直接給他們食物,表達出自己的善意出來,慢慢地將他們同化進來,這麼做要好得多。
畢竟臺灣的土著,基本上也是從大陸一點點地遷移過去的。
於是,接下來王易要乾的活兒,就簡單了。
他開始不斷的帶著船出海。
這次就不是整個船隊一同出發了,而是兩隻海船為一隊,分頭探查,朝什麼方向前進,開到了什麼地方,都要詳細地記載下來,這樣一來的話,對臺灣海峽這一片海域,摸清楚了,去接近臺灣就更容易一些。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