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艘巨大的海船,開始離開了東治,準備前往東安。

那裡也是建安郡的最後一站。

到了那裡,王易他們會最後補充一次補給,然後就南下了。

王易打算是先去臺灣,把臺灣拿下再說。

雖然現在在臺灣駐軍沒啥意義,揚州也沒有足夠的人口去開發臺灣,可是把臺灣周圍繞一圈,繪製海圖,為將來做準備,還是可以的。

那一圈下來,這支海軍就基本上得到了一定的鍛鍊,甚至王易打算將來把出海去臺灣周圍轉一圈,然後上臺灣島探查地形,作為海軍新軍訓練的方式,就那麼一點點地把整個臺灣探查清楚。

王易記得臺灣是有不少礦產的,有硫磺、銅、煤礦和金礦,這些東西都很有用,而臺灣島上也有一些土著,不過基本上都是從大陸遷移過去的,治理起來其實不難。

要說現在就大量向著臺灣遷移民眾,那不太現實,一來揚州徐州現在老百姓過得都挺好,有田地有糧食,遠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這個時候就算跟他們說,去了臺灣,一畝地換十畝地,人家未必都願意去;二來徐州揚州的人口還是不夠,現在什麼都加起來,也不過是千把萬的樣子,自身發展都不太夠,就別說往外移民了。

不過以劉備治下現在的糧食產量,人口超出爆炸是遲早的事情--這年頭人一旦安穩下來,有了糧食,就希望能夠多生孩子,所以現在未雨綢繆,把臺灣還有東南亞那些地方拿下來再說,把這些地方都作為官府控制的土地,到時候要遷移民眾,就容易得多了。

兩萬大軍,分散在十隻海船上--其實以海船的容納程度,這十隻海船,都足夠容納五萬大軍了,不過這不是出發打仗,是出海,所以要留很多地方裝補給和軍械,一船兩千人其實已經非常多了。

半張風帆的海船,行駛在大海上。

王易站在甲板上,眺望著遠方。

無邊無際的大海,卻看起來並不讓人覺得乏味。

他身邊站著的是孫策,而徐盛董襲站在他們的身後。

這是他們這支船隊的旗艦。

“伯符兄,大海茫茫,也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夠探查出多少大海的秘密,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王易道。

“既然有傳聞,那未必就是假的,當年始皇帝之時,派遣徐福出海,尋找仙山,卻是一去不回,不過我等探查海面,當不會如此魯莽,每次能夠比之前多行得遠一些,那就是勝利,海圖繪製得好,繪製得精確,就能夠給後人的資料,總有一天,我們的海船,要航遍這個天下,看看這個天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地方!東方的極限,是不是真有扶桑神樹?太陽是否真的每日從那裡升起?”孫策大笑了起來

甲板上計程車卒們也紛紛笑了起來,扶桑古樹的傳說他們都是聽說過的,不過總覺得不可思議……

王易心中暗笑,他這時候當然不會扯什麼地球是圓的,這種事兒,說出來也沒人會相信的,還是讓後人去自己發現吧。

王易覺得,自己這輩子要是能看到蒸汽機被搗鼓出來,那就算沒白活。

就在此時,專門負責觀察海面計程車卒驚叫了一聲。

“前方有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