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十二叔人品(第1/2頁)
章節報錯
韋軒問道:“伯父要求出兵浙東平叛,你怎麼應對?”
韋扶風道:“福建鬧了天災,出兵只能延後,或者上請朝廷發兵。”
韋軒說道:“關中藩鎮囂張,朝廷自顧不暇,不可能發兵。”
韋扶風回答:“那就只能延後出兵,董昌擁兵十萬,我們的軍力不可能大部南下。”
這時,外面管事恭敬傳聲:“老大人福安。”
韋軒和韋扶風起身,隨後看見韋昭度一身葛袍,精神矍鑠的走了進來。
韋軒起禮,韋扶風彎腰禮道:“孫兒扶風拜見伯祖父。”
“扶風來了就好,坐吧。”韋昭度溫和親切道。
韋昭度上座,韋軒和韋昭度下座。
韋昭度看了韋扶風,道:“吾心急還朝,日子過的雖然舒適,但心不在焉。”
韋扶風溫和道:“伯祖父,如今王行渝威迫朝廷,隨時可能兵進長安,孫兒認為,伯祖父不能急於回去。”
韋昭度微怔,隨即道:“老夫深受君恩,不能畏賊而不歸,我們還是商榷了正事。”
韋扶風點頭,道:“伯祖父的南下意圖,孫兒初聞牴觸,初聞之時,孫兒自隴右歸來不久,為了避開鳳翔軍在長安阻擊,孫兒只能冒危走諸葛亮出祁山故道,一路隱藏行商,走過鳳翔軍地盤,可謂身心疲倦。”
韋昭度正容道:“伯祖父知道你的創業艱辛,伯祖父的逆鱗,絕不願韋氏成為顛覆大唐的禍首,你能夠偏安,可以做劉備第二,但大唐在一日,你不能如同董昌。”
韋扶風點頭,韋昭度臉色溫和,道:“偏安西南,世襲永鎮,事實上能夠進退有據,你能夠世襲永鎮,是韋氏的榮耀,也利於日後朝貢中原。”
韋扶風微怔,道:“伯祖父不看好朝廷。”
韋昭度落寞道:“一家人,不必兩家話,朝廷經歷了河東軍大戰,鳳翔軍大戰,已然底蘊淺薄,運轉艱難,朝廷內部矛盾重重,諸王勳貴自顧私利,不肯為朝廷付出,外藩諸侯尾大不掉。中興,難。”
韋扶風點頭,道:“伯祖父,孫兒也難,根基淺薄,內部人心流於表面穩定,依靠分權牽制,外敵不說,如今福建和嶺南沿海發生天災,需要及時救助,潭州的軍力和糧食已然開拔。”
韋昭度道:“天災老夫知道,你的意思?貢賦不能增。”
韋扶風道:“皇帝陛下賜婚,孫兒再難也要有所回報,嶺南和福建的貢賦加三成,另外讓公主給予皇后娘娘孝敬。”
韋昭度若有所思,點點頭,道:“閬風府的建制,劃分數個節度使隸屬,你看如何?”
韋扶風回答:“孫兒治下,不願遍佈節度使,反而應該加強制衡,打算置立中府使總管兩州軍政,例如福州和建州置立中府使,取消觀察使。廣州和端州置立中府使,取消嶺南節度使。”
韋昭度神情平靜,道:“你想政令出於閬風府,為世襲永鎮奠定人文根基。”
韋扶風點頭,道:“另外,贛州,汀州和韶州,三州置立廬陵節度使,伯祖父任職節度使,大伯父節度副使,但只能統領三千牙軍,地方軍政直屬閬風府。”
韋昭度說道:“廬陵?江西在古代,南北曾經分置豫章郡和廬陵郡,鎮南節度使鍾傳所在洪州為豫章郡,如今廬陵之稱主要指江西吉州。”
韋扶風微笑道:“贛州古時屬於廬陵郡就成,大伯父不能離開均州,請伯祖父任職一位行軍司馬。”
韋昭度點頭,達成了彼此接受。
韋扶風轉言道:“伯祖父,孫兒有一困惑請教。”
“說來聽。”韋昭度回應。
韋扶風道:“孫兒有一位十二叔,年前得見,祖父大人要任職江陵府尹,孫兒因為陌生,謹慎的拒絕,答應任職當陽縣令,言明縣令若是稱職,才能升任府尹。”
韋昭度一皺眉,臉色陰霾。
韋扶風又道:“孫兒後來詢問大娘,大娘也對十二叔陌生,但隨口說伯祖父不喜,卻是不知道為什麼不喜,能夠讓伯祖父不喜的人物,莫非是德行不妥?”
“你十二叔人品良好,德行無錯。”韋軒說道。
韋扶風正容道:“父親,孩兒用人必須謹慎,尤其荊州事關守禦成敗,孩兒尊敬伯祖父的德行,伯祖父和您都是君子,能夠讓君子不喜的人物,孩兒必須弄清楚。”
韋軒只好扭頭看了韋昭度。
韋昭度遲疑一下,開口道:“往事本不該提,但既然涉及用人,老夫說一說,此事與韋軒有關。”
“啊?與我有關?”韋軒驚愕。
韋昭度點頭,道:“侄子之中,吾最喜你,在你十六歲那年,你的伯母去往賀壽,見到了你的妻室,甚為中意,宴中說合。
但因為你的出身不符,當時韋氏主支有一位嫡出,年長四十而無子,有意過繼,你的伯母讓吾過問,達成了過繼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