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沒有學過管理學,不懂博弈論,更沒有聽過百家講壇。

但是他比大多數有過以上經歷的人都更明白一個道理:想要搞定一個人,就是要滿足他的需求。

現在,他想要搞定阿青,就得滿足阿青的需求。

那麼阿青的需求是什麼呢?

表面上來看是范蠡。

但實則不是。

范蠡從蓉兒口中知道阿青對自己情根深種,回想起之前和阿青相處的點點滴滴,他很快就確認了蓉兒所說的是實情。

雖然震驚於蓉兒未卜先知的手段,但是他還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阿青的分析上。

范蠡認為,阿青表面上是愛上了自己,但實際上,她愛上的可能是一個她想象中的男子,而自己,就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出現在了對方的眼前,從而使得阿青將心中幻想的男子形象和自己的形象產生了重疊,因此出現了一種愛上自己的錯覺。

試想,阿青是什麼人?一個鄉野小姑娘,而且是天真浪漫、清澈無暇的那種純潔少女,她這一輩子,可能除了自己的父親,就沒有和別的男子接觸過。

也正是因為這種純潔,阿青才能領悟上天派白猿所傳授她的那套劍法。

而與此同時,大概也正是因為如此,讓阿青在設想愛人形象的時候,不自覺的就代入父親的形象作為模板,而自己的年紀和她父親應該相仿,再加上一身學識、文武兼備、氣度優雅、儀表不凡……

總而言之吧,種種原因之下,造成了阿青的錯覺,以為自己就是她的需求。

但實際上,阿青真正的需求是自由自在、是無拘無束,或許還可以是一個能夠陪她一起逍遙自在、無拘無束且長情至老的青年才俊。

但絕對不是自己這樣的糟老頭子。

想清楚了這些,范蠡信心滿滿的上路了。

結果差不多走了二十幾天,距離越國還有一段路程的時候呢,遇到了一個手持竹棒的小女孩,十七八歲年紀,身材纖弱,活潑靈動,面貌柔美,眼神清澈……

正是阿青。

原來阿青見范蠡冒險去了吳國,且很久沒有回來,於是就很擔心,然後就拎著她的竹棒一路走來尋找。

見到范蠡,阿青大喜,上來抓著他的胳膊搖啊搖的,問起他去吳國的經歷。

范蠡看著柔美的阿青,心中嘆息:這樣一個鐘靈毓秀的好姑娘,可萬萬不敢對不起人家,一定要想個妥善的法子來解決這件事。

當下,他便把阿青叫到旁邊的一顆大樹之下,兩人席地而坐,范蠡想要和對方談談。

他沉思半晌,開口問道:“阿青,你覺得世上什麼樣的男子才是最好的男子?”

阿青想也不想:“不知道啊,大概是像你一樣的吧。”

范蠡嘆了口氣道:“這世上才俊彥傑直如過江之鯽,我范蠡又算得了什麼呢?你可知道那……”

范蠡學富五車、文武兼備且口才極佳,惟妙惟肖的講述了幾段青年才俊的故事,講這些青年才俊如何玉樹臨風、瀟灑倜儻,如何為國為民、慷慨激昂,如何智勇雙全、風姿卓然……

一直講到口乾舌燥,這才停了下來,看向阿青:“這回,你知道,這天下勝過我的人有多少了吧?”

阿青點點頭:“這麼說起來,你的確是挺一般的,不過……”

阿青說著,面露疑惑之色:“你說的好男人那麼多,為什麼我一個都遇不到?遇到的不是普通人就是那天那種當街無故殺人家羊的混蛋……就只遇見了一個不怎麼樣的你,還算入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