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聲,腳步聲,颯颯如雷鳴。

高舉的戈矛,迎風招展的旌旗,遮天蔽日。

大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七月,大明大軍揮師南征。

按永樂大帝的旨意,命朱能為徵夷將軍,張輔、沐晟為副將軍,率軍直取交趾。數月之後,也就是當年的十一月,朱能病卒,張輔就此接任該路大軍統帥之職,繼續南征。因此,張輔是大明軍隊軍事上實際上的最高負責人。而作為張輔最為信賴的軍事副手,張軒轅、文景瑞勇擔重任,屢立大功,成為張輔的左膀右臂。

這一天,與張軒轅、文景瑞依依惜別之後,風清、月白站在一處高地之上,目送著大軍絕塵而去。直至最後一行士卒的身影消失在視野盡頭處,兩人依然不願走下那塊高地。大概是想活躍一下氣氛吧,月白打趣道:風清妹子,這一刻,是不是“悔教夫婿覓封侯”了?

在言辭方面,風清何嘗又在月白之下呢?於是,她這樣回應道:“月白姐姐,我看你啊,恨不得那文公子現在就封侯呢!”

月白倒也沉得住氣,順勢說道:要說封侯,那可是一件好事情啊!哦,我記得有這麼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可見,這侯爵,也不是想封就能封的。除了自身的實力,還有關格局、機緣、氣運——

“是啊,有朝一日那文公子封侯拜將,我的馮姐姐就是誥命夫人了——”風清說著,朝對方擠了擠眼。

月白輕輕擰了對方一把,微笑道:再怎麼說,到時候,我也要到張少將軍趙大夫人府上,打一下秋風——

“寒舍秋風有限,文大將軍馮大夫人府上,那才是花團錦簇——”

“哦,到時候,我們兩家就輪流做東,吃它個不亦樂乎!”月白說著,再也忍不住,哈哈的笑得合不攏嘴。

姐妹倆說笑一陣之後,又商議了一下後勤保障、輿情掌控、情報密探方面的事宜,以便返回之後,及早佈置、落實。

看看商議得差不多了,月白突然這樣問道:“哦,你還記得,當初那慈光斃命之前所說的那句話嗎?”

“記得,怎麼不記得?”風清接過話語,“當時,當時他只說了‘那東南——’幾個字——”

“是啊,是‘那東南’幾個字。現如今,我大明的軍隊,要開赴何方呢?”月白這樣說道。

風清先是一愣,接著緩緩說道:哦,你,你的意思是說,當初,那慈光要說的是,“東南方向”?也就是說,他跟交趾方面,有著某種關聯?

“嗯,應該就是這樣了。”月白接過話,“那慈光冒充建文帝,顯然不是一個人在行動,要不然,又何必廣積錢糧,網羅羽翼呢?這交趾方面,也多次襲擾我南方地區,企圖坐大。這樣看來,我覺得,他們之間有著某種聯絡,絕非捕風捉影——

風清點了點頭,緩緩說道:有些事情,一時看不清它的真相,也實屬正常。不過,現如今,那一切,都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只要我大明軍隊三軍用命,直搗忤逆老巢。到了那時候,一切都將歸於平靜——

“是啊,歸根到底,正義與實力,才能永葆蒼生社稷——”月白接過話。

征衣漸遠,征塵散去。

其後數月,大明軍隊屢戰屢勝、勢如破竹。再加上輿情方面的引導,使當地民眾認清了胡氏父子的嘴臉,轉而支援大軍平叛。到次年五月,眾叛親離的胡氏父子走投無路,被大明軍隊俘獲。其後,永樂大帝考慮到陳氏宗室已無嫡傳後裔,遂在當地設定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實行與內地省份一樣的治理。張輔大將軍秉承聖上旨意,鎮守交趾。而張軒轅、文景瑞率一小部分人馬,返回雲南。

至此,大明王朝迎來了全盛時期。

張軒轅、文景瑞凱旋後,與風清、月白相聚,其樂融融。

這一天,馮月白接到密報,大意是:及早返回浙東一軍事要塞,有要事相商。

看完密報之後,月白這樣說道:張少將軍、風清妹子,你們好不容易才過了幾天安穩和樂的日子,這一趟浙東之行,就不煩饒你們了——

風清撇了撇嘴,嗔道:馮姑娘,此前,我們說過誥命夫人的事情吧?

“嗯,是說過,那又怎樣?”馮月白這樣回應道。

“月白姐姐啊,這誥命夫人可不是自封的吧?現如今,既然李先生有要事。在我看來,既然是要事,又不便在信裡明言,不難想象,也就是頗為棘手的大事情了。月白姐姐,你是李先生的高足,他自然會想到你。可是,作為你的妹子,我,我就能袖手旁觀嗎?”

月白略作思忖,覺得風清的話語自有道理。這樣想著,她把目光轉向張軒轅。

張軒轅自然看出對方眼神的意思,就這樣說道:馮姑娘,依末將之見,李先生既然說是要事,自然就不會是私事,相反的,甚至會牽涉到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既然是這樣,風清想著要跟你一起去,以盡綿薄之力,也算是合情合理吧?至於末將,如果能夠到江南水鄉走一趟,且不說有什麼收穫,總會大開一下眼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