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民心所向(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高煦面無表情的盯著李允熥,片刻後微微垂頭,躲開了對方的視線。
李允熥的視線落在李高熾的臉上,“身為燕王,撫平北疆,乃你分內之事,為何今日閉口不言?”
這時候李高煦卻插了句,“若是燕王肯北上……”
“閉嘴!”李允熥霍然起身,“誰不知道燕軍兵權均在你手,燕王只攜王府近侍北上嗎?”
“但你既然繼燕王位,北疆子民皆你子民,不親之愛之,不救其於水火之中,他日登上皇位,難道就能心安理得嗎?”
“即使登上皇位,難道指望他們心向新帝?”
李高熾本就泛白的臉色更是蒼白,遠遠看著的開國公常升忍不住在心裡想,自己這位外甥皇帝,其他的本事沒有,這張嘴倒是犀利……只是之前為何一點都沒顯露出來?
李允熥轉頭看向徐輝組,冷笑道:“魏國公所欲,無人不明瞭,若是燕軍西進北上,全軍覆沒,必然欣喜萬分!”
“陛下此言差矣。”徐輝組嗤笑道:“蒙古盤踞北疆,難道就這麼看著?”
“難道之前,魏國公不是讓淇國公丘福領軍先行,山東布政使鐵選領兵殿後嗎?”李允熥冷冷道:“若是讓鐵選領兵先行,想必今日不至於此。”
“中山郡王生前數度北伐,先入北平,掃清蒙元餘孽,恢復中華,你身為中山郡王長子,沿襲魏國公,何嘗顧忌軍國大事?”
“何嘗顧及北疆子民?”
今日李允熥所說的這些……都是明面上別人跳不出錯的話,但殿內相當一部分人臉色微有不屑,這番話太過迂腐了。
兩軍北上,看似是軍事,但實際上牽涉到朝中政爭,陛下想以這等話打動雙方,合力驅逐蒙古軍,實在是有點想當然。
但接下來,李允熥揚聲道:“朕數月得燕王太妃講史,漢高組三年滅秦,五年滅楚,實則不過流氓無賴。”
“司馬代魏,楊堅篡位,唐太宗玄武門殺兄殺弟,逼父退位,宋太組陳橋兵變……”
眾人聽得一臉懵逼……在場這些人,對這些,誰都比陛下您熟悉啊。
李允熥頓了頓,加重語氣道:“自古以來,不過後蓋先,不過新代舊,反反覆覆,僅此而已,正所謂,春秋無義戰。”
“唯獨本朝不同,太組皇帝本淮右布衣,取命元璋,意欲與蒙元同歸於盡,奮起多年,立都金陵,數度北伐,終能掃清蒙元,恢復中華。”
李允熥洪亮的聲音在武英殿內迴盪,“自古得國之正,未出本朝之右者!”
一股肅穆而自豪的氣氛在殿內升騰而起,的確如此,本朝以驅逐蒙元而立國,乃是堂堂正正。
這句話說出口後,原本覺得李允熥迂腐的幾位臣子都是心中一個激靈……都察院做第一把交椅的左都御史練子寧忍不住抬頭看了眼,陛下如此豪氣,真有太組遺風。
“朕聽燕王太妃提過,唐太宗曾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謂的水,乃是民心。”
“而在本朝,驅逐蒙元,從蒙古鐵騎下救我子民,這就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