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袁珙(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允熥神態自若的坐在榻上,略略偏離正位,沉默的聽著徐氏母子三人與道衍、袁珙敘舊。
前世李允熥就知道這個人,據說歷史上燕王與侍衛打獵飲酒,衣著無別,而袁珙一眼就認了出來……類似的故事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比如曹孟德就玩過這一手。
不過後人牽強附會罷了。
李允熥始終保持著沉默,偶爾與袁珙的視線在空中交匯,卻見對方臉上掛著意味深長的笑容。
“當年先生驚鴻一現,父王頗多看重,可惜先生如閒雲野鶴,不為官位所羈。”李高熾嘆道:“此次先生可定居金陵,孤還想時常請教。”
袁珙微微一笑,“殿下宅心仁厚,擅識人用人,在下不過鄉野小民,只怕難入陛下法眼。”
李高熾笑著看向李允熥,“陛下,袁先生不僅善於相人,更是前宋忠良之後,通曉經義,無所不能,不如列入翰林院備用?”
李允熥打了個哈哈,“六哥說的是,不過只列入翰林院……是不是委屈先生了?”
“陛下說的是!”李高煦眼睛一亮,“正巧太常寺卿出缺,先生可暫且歇身。”
“太常寺掌禮樂,主祭祀……”李高熾笑著搖頭,“二弟有所不知,袁先生寫的一手好詩賦,不弱翰林諸位名士,正巧本朝科舉取士,擇優入翰林,說不得先生還能選些治世能臣呢。”
李高煦嗤笑道:“先生才高八斗,但非科舉入仕,在翰林院待著有什麼意思,到時候沒選出治世能臣,只怕先受氣!”
兄弟兩人又開始內捲了,袁珙只笑著不說話,道衍司空見慣,眼神瞥去,正看見李允熥無聊的打了個哈欠。
這等小手段倒是用的好……道衍嘴角抽了下。
以李高煦的性子……李允熥不過起了個話頭,立即將戰火燒到這對兄弟內鬥上了。
道衍在心裡琢磨,若不是燕王一脈手握兵權,掌控金陵,有資格以力破巧,這對兄弟遲早被陛下玩死。
吵了好一陣兒,袁珙才開口打圓場,“小民無甚所長,此次因禪師所邀,見金陵鐘山龍盤,石頭虎踞,心有所感,欲求一道觀歇身,還請陛下許可。”
李高煦搶先道:“先生勿憂,孤立即下令搜尋金陵內外道觀,先生可任意……”
“高煦!”徐氏厲聲打斷,“袁先生請陛下許可!”
人家是向陛下請求,你一個趙王跳出來……是自詡帝王嗎?
“四嬸,老九隻是嘴快罷了。”李允熥懶洋洋的瞥了眼道衍,“要不……袁先生就住在廟裡吧……反正大師也不是個正經和尚。”
袁珙也忍不住瞥了眼道衍……還真像你說的那樣,有點渾不吝啊。
徐氏有點頭痛,快刀斬亂麻道:“明日讓兵部尚書擇數家道觀,還請先生擇之。”
兵部尚書徐增壽,是燕王一脈中少有的不偏向任何一方的重要人物。
又敘談了一刻鐘,道衍、袁珙退下,徐氏母子三人和李允熥去了坤寧宮用飯,今日徐妙錦也來這邊用飯。
最近朝中主要是兩件事,其一是大軍北上,糧草供應,其二是陛下選妃,充實東西六宮。
前者讓朝中炒成一團亂麻,徐輝組、李高熾、李高煦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不少持中立的臣子都在哀嘆……國勢衰微啊!
而後者也讓朝中吵成一團亂麻,本朝選妃,以勳貴女為主,有資格的不想湊合上去,想湊合上去的未必有資格。
而且三十年間,開國功勳都快被殺光了,也就那些死的比前太子李標還早的能保住爵位。
在這種情況下,李高煦試圖在其中插上一手,將麾下將校之女塞進來。
而李高熾也有這個意思……至少不能讓徐輝組佔到先機。
但人家徐輝組也不傻,同樣盯上了東西六宮。
說起來不過是些妃嬪,但對朝局也是會或多或少有些影響的……當年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將三個女兒都塞進了漢獻帝的後宮。
徐妙錦最近一段時間就是為此煩心……手裡捏著一本不算太薄的冊子,上面圈圈點點,是三方勢力共同推舉上來的備選貴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