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勢力初成(第1/3頁)
章節報錯
武英殿內又是一日爭吵,今天充當主力的居然是李高熾,一邊擦著額頭上的汗珠,一邊費力和徐輝組爭辯。
倒不是李高熾非要站出來,事實是……李高煦壓根就不搭理徐輝組!
因為昨日軍報傳來,北上抗擊蒙古的大軍……說是一支大軍,實際上是分開的,就連後勤補給都是分開的。
北地都被李棣打殘了……要知道當年燕軍不僅東進南下,打到山東,也向西進軍,攻打山西,官軍連連潰敗。
蒙古南侵,朝中因為黨爭擇將拖延……都拖延到蒙古人都覺得不正常了,因為野戰中基本就沒碰到什麼官軍。
在這段時間內,蒙古人舍大城重鎮,騎兵繞過了北平,南下劫掠,似有窺探中原腹地虛實之心。
鐵選領軍從河間府進軍,身後就是山東,小有斬獲。
淇國公丘富率軍取道真定府,這兒早在五年前就歸屬燕王管轄,兩戰擊敗數千南下的蒙古騎兵。
軍報傳來後,徐輝組“建議”兩軍迅速北上,驅逐蒙古人,穩固北疆,安撫地方。
李高煦都懶得開口,沒有他的點頭,淇國公丘富只會按部就班……以不吃敗戰,不損失兵力為首,這都是他如今的底氣所在。
於是,李高熾只能站出來,以蒙人狡詐,不可妄進的理由,“勸說”徐輝組徐徐圖之。
好吧,兩邊吵得不可開交。
而側殿里正在陪著徐氏批閱奏摺的李允熥都快笑出聲了。
李高熾口口聲聲……大軍北上,糧道太長,需小心謹慎,軍國大事,不可妄進。
而徐輝組口口聲聲……北疆百姓以是朝廷子民,如今大軍小勝,但奮勇向前,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好吧,都掉了個。
李高熾為朝廷擔心,徐輝組為燕地擔憂。
但其實正殿側殿,只要腦子沒進水的,都知道今天大夥兒完全都是在瞎扯淡。
鐵選會聽燕王一脈的指揮嗎?
丘富會聽徐輝組的命令嗎?
吏部尚書張紞不鹹不淡的勸了幾句……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話將徐輝組、李高熾都堵的胸悶……一個魏國公,一個燕王,至少這時候還沒資格稱君呢。
側殿的李允熥終於噗嗤笑出聲了,低聲說:“四嬸,昭季公這話說得陰陽怪氣……”
徐氏輕輕嘆了口氣,想了想才說:“張公說得也在理,只是兩軍彼此提防……”
“禮送出境唄。”李允熥隨口道:“打了五年大戰,蒙古哪裡有不趁著撿便宜的道理?”
“但之前三十年來,皇組父數度北伐,蒙古膽裂,此次不過虛張聲勢,窺探虛實而已。”
一旁的中書舍人楊應能不由得心想,陛下這些心思……之前還是吳王的時候,可從來沒表現出來過。
這四個多月以來,知曉內情的三個人,楊應能、王鉞、常寬曾經一度失望,但很快得以振奮,從種種細節來看,陛下絕不可能坐以待斃。
常寬、王鉞身居深宮,雖然也能外出,但畢竟不得自由,內外通傳訊息主要就是以楊應能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