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下定決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朝局平穩之後,夏元吉是第一個出任大九卿之職的重臣,在朝中引起不小的震動。
原因很簡單,夏元吉是建文帝的舊臣,但一直巡視福建一帶,從未捲入削藩靖難,如今攀附燕王李高熾,先升任戶部左侍郎,數月之後一躍而為大九卿。
哪個當官的不想著升官?
當然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報效國家!
一時間,燕王府門庭若市,在朝中有些根基的官員還好說,比較謹慎,畢竟往上爬……位置就那麼多。
但翰林院中那些坐板凳坐的屁股都疼的翰林官……久聞燕王殿下禮賢下士,虛懷若谷!
這一日,正是燕王李高熾的壽誕,多少官員登門來賀,翰林院中去了十之六七,留下來的大都是年紀較輕的……大部分都是建文二年的進士。
原因很簡單,先帝李允炆上承太組皇帝,手下重臣都是老人,他執政期間只進行了一次科考,那就是建文二年科考。
所以,這些進士,和朝中其他官員不同,只打上了李允炆的標籤。
“士奇兄也在?”
楊士奇轉頭笑道:“幼孜兄不也在嗎?”
金幼孜一笑了之,身後走出幾人,都是建文二年的進士,楊溥、王艮、吳溥、胡廣都在列。
如果李棣沒死而是登基了,他們也不會死扛著……但如今李棣死了,李允熥登基,燕王、趙王奪嫡,徐輝組蠢蠢欲動,這樣的局勢下,他們更願意縮著腦袋,以待時機,同時也能借此以全氣節。
王艮轉頭四顧,臉色有些難看,“大紳兄不在……”
一時間無人說話,胡廣勉強解釋道:“大紳兄畢竟是身登皇榜十餘年,仕途坎坷,且遭先帝貶謫……”
說到這,王艮厲聲道:“先帝不是已召其回京了嗎?”
站在一旁的楊士奇咧咧嘴,是啊,的確召其回京了……但從翰林學士變成翰林待詔了。
所謂的“大紳”指的是大名鼎鼎的解縉,洪武二十一年進士,他和胡廣、王艮都是江西省吉水縣人。
解縉高中進士後得罪的人數不勝數,光是洪武年間就幾次被貶謫出京,李允炆登基後,解縉還以為時來運轉,結果被貶謫為河州衛吏,直到去年才得以返京,重入翰林院,不過從翰林學士變成了翰林待詔。
呃,翰林院裡,翰林學士已經到頂了,正三品,而翰林待詔是從六品。
有這樣的遭遇,也難怪解縉要去捧燕王的臭腳了。
歷史上,解縉捧李棣的臭腳,得以成為第一位內閣首輔,可惜之後因為太子李高熾……一朝覆滅,被活生生凍斃在雪地裡。
楊士奇偷眼細看,眾人中,王艮憤然,吳溥、楊溥、胡廣均神色淡然,唯獨金幼孜頗有異色。
寒暄片刻,眾人起身歸家,楊士奇看到不遠處一人,不禁失笑……那位是楊子蓉,這位如今倒黴透頂。
“勉仁何以落落寡歡?”
“士奇兄。”楊子蓉臉色灰敗,強打精神,“再過幾日就要離京歸鄉,日後怕是難逢。”
“何以如此!”楊士奇笑道:“孝陵一事,實非勉仁之因,即使趙王也不未當面訓斥嗎?”
“如今朝局複雜,勉仁正可抽身,置身事外,以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