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第一次伸手(第2/2頁)
章節報錯
“研發火器,耗費精鐵,還需工匠。”周繼瑜緩緩道:“金山衛倒是有些鐵匠,孟光召集了些熟手,已然送去松江,如今正在華亭。”
“若有精銳火器,佐以強軍,必能克敵!”葉福輕輕錘了下桌面,“適才周兄所言無誤,孟光不弱劉青田!”
“當年洪都一戰,大都督依仗火器犀利,在陳友瓊六十萬大軍圍攻之下,堅守洪都八十五日!”
所謂的大都督指的是李元璋的侄兒李文正,當時李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李文正領大都督,節制中外軍事,權勢一時無二,堅守洪都一戰中,憑藉犀利的火器給予陳友瓊大量殺傷。
但從那之後,火器並未進入軍隊的正式序列,發展甚至遭到了遏制……歷史上,還是靖難之役後,李棣組建神機營,與五軍營、三千營並列,並在屢次遠征蒙古的戰鬥中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所謂火槍兵這個兵種,甚至西方也沒有。
當然了,很快就有了,因為有李允熥這個穿越者。
在洪武最後一年以及建文元年,李允熥還指望李允炆能打贏這場靖難之役,所以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這方面,經過很多次的試驗,已經研發出了爆炸威力遠超過這個時代的火藥,也將現在的火槍、火銃進行了改造,大致相當於明朝末年的技術水準。
最大的區別在於射程大大增加,這和火藥配方的發展有關係,此外也不需要單手發射,設定望山,使準頭得以修正……現在流行的火槍,需要一手持槍,另一手點火,步驟繁瑣不說了,還很容易十萬八千里之外。
面對李高熾、李高煦、徐輝組……穿越者李允熥選擇了松江為根據地。
有絕對忠心先帝李允炆的文武臣子……周繼瑜、葉福、高維、侯鵬景都曾血戰金川門。
有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場所,三面臨江海,相對來說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有便捷的水路交通,還可能發展海運,這對於商業運作來說,非常有利……事實上,在如今,松江府早就是東南一代,與杭州、寧波、蘇州、揚州並列的商業重鎮。
這是李允熥第一次將手伸出去,他將一切都寄託在了劉璟身上,而劉璟在一個月的思索、試探後,選擇了周繼瑜和葉福。
歷史上的傀儡皇帝基本上沒有好下場,最好的是漢宣帝,熬了六年熬走了霍光,兩年後清算,將霍族全都剁了。
但李允熥……徐輝組才四十一歲,李高熾二十五歲,李高煦二十二歲。
熬走可能有肥胖症的李高熾還有可能……畢竟這位在歷史上登基還沒滿一年就掛了,但另兩位都是武將,李允熥覺得熬下去,未必誰先死呢。
所以,李允熥需要伸手。
至於劉璟以建文帝李允炆的名義……那完全是他自作主張。
就在即將抵達松江的時候,周繼瑜嘆息著說起了李允炆,“孝陵外驚天一爆,官軍和燕軍在應天府纏鬥一個月之久,先帝到底……”
很多人很多人都相信,李棣是被李允炆弄死的,但問題是李棣死了……李允炆去了哪兒呢?
當日徐輝組、梅殷率十餘萬大軍,面對燕軍雖然屢屢受挫,但對方死了李棣,時日一長,必然軍心渙散……為什麼李允炆一直沒有現身?
“那些時日兵荒馬亂……”葉福猶豫了下,“孟光兄必然不會直言……不過今上乃先帝之弟,亦是懿文太子嫡子。”
周繼瑜點點頭,“陛下當年為吳王之時,京中頗傳惡名,但前幾日武英殿一事,倒是頗見氣度。”
葉福也贊同這個觀點,沒有人會相信李允熥會投向燕王一脈,當日斥責徐輝組、鐵鉉,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三萬燕軍、五萬官軍啟程北上。
換句話說,李允熥如今拜李高煦那個餿主意,和徐輝組一脈基本撕破了臉,但也在朝中有些聲望了。
這裡寫一下週繼瑜和葉福,圖紙,工匠都已經陸續抽調去了金山衛。
首先要整頓水利,正要召集鄉勇,以兵法勒之,然後抵禦來犯的倭寇,練兵,研發火器、火藥,工匠也足夠,大量流民正好排得上用場,而且還拿到了一張秘方,製糖法,純淨的白糖,能賺取足夠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