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意思啊?”

“您講的我聽不懂,能不能說我聽得懂的話啊?”

“內外兼修就是要做到表裡如一,就是說話、行動和心裡所想的完全一致。”高善水說。

“我還是聽得雲裡霧裡的,能不能跟我舉例說啊?我們聽不懂的問題,我們老師經常跟我們舉例說,我們就基本上能聽得懂了。”高迎春說。

“好,我舉例說。你聽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屈原的人嗎?”

“聽說過啊。”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和‘詩魂’。”

“‘詩魂’是跟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差不多的意思嗎?”

“可以這麼理解。”

“那您想說什麼?”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千古名篇。在《離騷》裡,屈原說過‘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這句話。”

“什麼意思啊?”

“你不是要我舉例說嗎?我不是在跟你舉例嗎?我的意思是說,屈原說,他自己就是內外兼修的模範,也就是先進人物。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證明了這一點。”

“您舉例說,跟我們老師的舉例說不一樣。我們老師的舉例說我聽得懂些。您舉例說,我不是完全聽得懂。我還是喜歡聽我們老師的舉例說。”

“你聽不懂沒關係,那我再跟你說一個人。”

“誰啊?”

“范仲淹。”

“就是寫《岳陽樓記》的那個范仲淹嗎?”

“是啊。”

“您不是帶我去過岳陽樓嗎?還教我背誦過《岳陽樓記》呢。”高迎春說。

“是啊。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改革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詩詞散文寫得好,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的精神財富。”高善水說。

“您說的屈原也好,范仲淹也好,都是在雲端之上的大人物,我一個站在地上的小學生,說準確一點,是準初中生,怎麼能夠得上呢?”

“我說的意思是,他們都是內外兼修的典範,也是你學習的榜樣。”

“爸爸啊,我覺得您的水平,教大學生、研究生還行,教我們小學生不行,還不如我們小學的老師呢。”

“我怎麼不如你們的小學老師啊?”

“我們老師講的通俗易懂啊,您講的我似懂非懂啊。”

“你小升初,這是你人生重要的一個階段,一道坎。作為父親,我不應該跟你囑咐一些什麼嗎?”

“是應該囑咐,我也願意聽。但您別像跟大學生,研究生上課那樣,跟我上課啊。我一個小學生,準初中生,怎麼能聽懂大學教授的課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