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學府大比 第五十三章 兄弟(第1/3頁)
章節報錯
晨曦鎮也是一個大鎮,內城倒是小,東西和南北城門相距都只有二十里左右。
城裡的住宅和商鋪都是又多又大,街道也寬敞,只要不傷到人,騎馬是允許的。
可是買一匹普通的馬,都要十兩銀子以上。
哪怕是租一天,都要一錢銀子。
所以做信客這活兒的,沒有會騎馬的。
晨曦鏢局,坐落在帆圓路昌盛街。
它不像皇城的百里鏢局那麼聲威顯赫,但也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有了不小的規模,在晨曦鎮信譽極好。
鏢局承接的,多是些跨鎮的鏢,利潤不低,但十年時間裡面,沒有丟過一件鏢。
這還是要歸功於鏢師們都是些精明幹練,又小心謹慎的人,黑白兩道關係打點得都不錯。
再加上有儲物戒指,再大件的物品,都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安全送到。
其中一些訣竅,自然不足為外人道也。
而晨曦鏢局也接護送人的鏢,雖然利潤高,但也確實兇險。
但是送鏢的人,卻不是鏢局的鏢師了,而是根據送鏢的難度,臨時聘請的高手。
相比起來,信坊的生意就簡單多了。
在晨曦鏢局下面,設了五個晨曦信坊的門店,分別在晨曦鎮的東、南、西、北、中部。
只要是晨曦鎮的範圍內,基本上什麼東西都送。
根據距離、重量、時間限制,費用一般也就幾文錢到幾十文錢不等,貴重物件另說。
晨曦鎮管轄的村莊成百上千,最遠的村莊,與內城相距足有七八百里,還不在官道上。
這些偏遠地方,一般都是信盒攢得多了,再統一送往官道上的各個驛站,再由驛站的信客往這些村子裡送。
如果是單獨加急送一封,那還是很費銀子的。
劉知一這種年紀,沒人擔保那是做不得信客的,畢竟丟了東西或者誤了時間,那可是要讓信坊賠錢的。
百姓們通常是自己將要送的東西,就近找個信坊,寫明白地方和接收人就行了。
當然,也有信客上街攬活的,遇到了,老百姓們更省些事。
像是一些常年有東西要送的地方,信客們不時都要主動去問問。
放假的第二天,劉知一便被陳明安領著,去了城中心的信坊門店。
一番寒暄後,信坊的主事也知道了,這可是鏢局的總鏢頭的親戚。
雖然主事也覺得劉知一年紀太小,但也還是辦了個手續,給了劉知一一個代表信坊身份的號牌,一本信本。
交代清楚規矩以後,給了一個需要送往南門的信盒,讓劉知一先送一次試試,這便算是信坊的短工了。
信盒倒不是全是盒子,而是裝要送的東西的統稱。
一般書信就用密封長竹筒裝。
其他物件根據大小,尋合適的東西裝起來。
有些秘密的物件,也是要用紙條封住,只能由收信人拆的。
劉知一也算是爭氣,幾里的路程,一盞茶的功夫不到,就尋到了收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