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劉知一在瘋狂的修煉中,又度過了一個月。

六月十四這一天,是晨曦民學府的期末文試,六個科目,一天之內全部考完。

文試總成績排名第一的學生,可以申請朝廷的獎勵。

這個獎勵,只有官辦的民學府才會有,在晨曦鎮,官辦的民學府,只有一家——晨曦民學府。

打算從文的學生和打算從武的學生,這個獎勵是不同的。

所有民學府打算從文的學生,在民學府三年學時結束以後,都需要參加進賢府的考試,透過以後,才可以進入當地的進賢府學習。

但是,考了晨曦民學府文試第一名的學生,又打算從文的,可以在民學府畢業以後,直接被舉薦到皇城的臣子府學習,免除一切學費,甚至連趕赴皇城的盤纏,都會由朝廷承擔。

而在臣子府完成學業後,若是透過了考核,便可以留在皇城,由下屬於知政閣的忠廉閣分配官職。

獨孤耀和陳明安的大女兒——獨孤沐瑤,之所以能在皇城的臣子府中學習,就是因為曾經在晨曦民學府的第二學年,拿到了文試的第一名。也因此,她將來在皇城為官,已經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了。

她是獨孤耀與陳明安的驕傲。

而如果是打算從武的學生,則是可以從功法、丹藥、神兵、法寶、符籙、銀兩等選項裡面,選擇任意一項獎勵。

當然,不會有舉薦到某個江湖勢力的這種獎勵。

畢竟,修煉者選擇什麼勢力進修,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還是交給勢力與學生自行匹配最好。

所以,如果是民學府的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學府大比中有亮眼的表現,這樣一來,選擇的機會就會更多。

特別是學府大比的八強學生,這些好苗子,宗門和門派們往往還會提出很多誘人的條件,來吸引他們加入。

沒被看上的學生,就只能自尋門路,看看能不能拜入心儀的門派或者宗門了。

文試的排名,第二天就出來了,幾乎是毫無懸念。

劉知一第一,紀山海第二。

獎勵方面,劉知一毫無猶豫地選擇了能提升功力的丹藥。

功法方面,因為天武訣目前來看是夠用了,而功法的交易價值又是最低的。神兵、法寶、符籙、銀兩,都是外力,不如丹藥來的直接。

能提升功力的丹藥,都是天材地寶煉製而成,和靈石一樣,都是稀缺的東西。對於他這樣平民人家的孩子來說,這是多多益善的東西。

隨後,參加了民學府的武試,也沒出什麼意外,成為了晨曦民學府一學年十六強的學生之一。然後又在夫子的帶領下,去觀摩了二學年的學生們,十六進八的武試,這些戰鬥確實就激烈一些了。

而第三天,整個晨曦民學府的學生們,都前往了晨曦鎮西邊的青山民學府,參加這一年的學府大比。

當然,一二學年的學生,和三學年八強以外的學生,都是去觀戰助威的。

之所以不是由久負盛名的晨曦民學府舉辦,主要還是因為青山民學府的比武場,修建得太氣派了。

走進青山民學府的比武場,劉知一被震撼到了。

從那扇巨門中間走進去,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最下面的那個方方正正的擂臺。擂臺長寬有十來丈,鋪的都是上好的青龍巖,這種岩石質地特別,堅硬無比又水火不侵,經得起各種各樣的修煉者折騰。

四邊也都是高有丈餘的青龍巖牆壁,牆壁的上方,就是一層一層的臺階,作為看臺。最特別的一個看臺,是在比武場的北邊,高高在上,足以俯瞰整個比武場。

這個比武場,據說可以容納幾萬人。

不像是晨曦民學府,招生考極難透過,因此,學生也非常少,每年只有六十個新生。

聽夫子們說,青山民學府每年的招生,基本上是隻要年齡在九到十二歲中間的孩子,來者不拒,因此,一學年的學生足有數千人,但是讀到三學年的學生,往往就只有幾百人了。

而南邊千陽民學府,是由江湖勢力千陽殿出資興建的,一學年的學生也有上千人,到了三學年的學生也有幾百人。

東邊的神峰民學府,一學年的學生稍微少一點,但也有四五百人的樣子。

這一次學府大比,擔任主考官的有兩人,除了晨曦鎮的知鎮使,還有皇族的七皇子武念生。

作為欽差大臣,武念生負責監督比武的公正性,以及頒發朝廷批下來的獎勵。

這幾年,朝廷對學府大比的重視程度一年比一年高,武念生攜家眷在主看臺上宣佈今年學府大比的八強獎勵時,整個青山民學府到場的人都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