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第2/2頁)
章節報錯
剛入學時的南北不會說普通話,沒有上過幼兒園,大家看的動畫片南北都不知道,他在班級裡顯得格格不入。
好在七八歲的孩子特別簡單,學習好,常常被老師誇獎的孩子就會受大家歡迎。
小學的幾年,南北在學習上的唯一短板就是英語成績。南北的爸媽學歷不高,沒有能力去輔導南北,學校裡的英語課不太夠。
南北在四年級的第一節英語課上驚訝地發現老師教的那些,成績靠前的同學們都已經會了,好像只有他沒有提前去補習英語,他和同學們並不在一條起跑線上出發,從第一節課開始南北的英語成績就被甩開了。儘管南北已經努力地去學習了,可是沒有好的方法,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學生生涯南北第一次在學習上感受到了挫敗感。
那時候他最好的朋友是同班同學小健,他常常會羨慕小健。他倆的成績差不太多,但是小健看的課外書比他多,英語成績比他好。他的爸爸是上過大學的工程師,他上學不用交借讀費,他們家每個月不應交房租。
南北羨慕班裡那些不光成績好,見識也多的同學們。
大家常常聊著他看不到的動漫,議論著他沒聽說過的小說。
南北央求爸媽給他錢去圖書館辦了借書證,因為公立的圖書館花不了太多錢就可以看數不盡的書,這也是小健告訴他的地方。從辦過圖書卡後,週末一有空南北就去圖書館借書,老師說的名著,好朋友說的有意思的小說,南北都會跟著看。
再後來,他們長大一些後,好朋友們開始玩遊戲機,於是南北跟著去玩拳皇什麼的。
六年級那年,網遊開始在夥伴中間開始流行,南北就跟著小健成為第一批去網咖玩網遊打的人。那時候的網咖還不像現在這樣被嚴格監管,網咖裡坐滿了未成年人。
其實除了一些電腦的單機遊戲,街機和網遊大家玩的都很一般,因為街機和網遊都需要花錢和時間。除了少數一兩個人,大家的零花錢都不太多。家裡有電腦是會有幾個,但是那個撥號上網的年代裡家裡的網路都很差,玩網遊大家也基本只能去網咖。
南北所有的愛好都是為了讓自己不落後於他的小夥伴,從踢球逐漸演變到網遊。南北看上去和小夥伴們沒有什麼差別。
南北偶爾也會因為玩遊戲被爸媽發現而捱揍,但是為了能跟上夥伴的腳步,南北在爸媽的苦口婆心後,還是會忍不住再犯。
因為打遊戲被揍就是南北小時唯一的不懂事了,被揍得時候南北也會很難過,不是生爸媽的氣,而是有負罪感,怪自己不聽話。南北非常害怕辜負爸媽的期望,想著以後再也不玩遊戲了,但是跟著同學一起的時候還是不自覺地想融入他們。好在南北還算聰明和用功,成績基本沒讓爸媽失望過。
南北沒有什麼理想,只是簡單地記住了爸媽說的話,要考上大學,考上大學就能過上好日子了。回頭看去,在芸芸眾生中南北就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孩子,稀裡糊塗的一天天長大,大多數時候過的還挺開心的。
總而言之,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的南北。
普通,但是安穩。
改變發生在05年小升初的那個夏天,爸媽的一個決定改變了南北的人生軌跡。現實的無力感讓南北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夥伴們的差距不是靠相同的愛好可以彌補的,這種令人窘迫的憂鬱始終無法打消,種種負面的念頭在南北心中生根發芽。
因為那年的外地戶口學生的中學入學政策,南北沒有太多中學可以選擇。要麼交昂貴的借讀費去私立學校讀書,要麼進指定的公立學校。那是第一次,南北感知到金錢是可以改變人生軌跡的。
私立學校的借讀費對南北家來說無疑是一筆鉅款,那可能是他們接近一年的存款。南北最終去的中學是他所在區域一所教育局指定的“打工者子弟”學校,不用交借讀費,專門為了照顧家庭收入不好的外來家庭。
“打工者子弟”入學需要當地的暫住證以及就業證明或者工商所的個體證明。為了個體戶證明,南北跟著媽媽去了工商所等了半天才見到了負責人,當媽媽低聲下氣地說完訴求,卻被要求先把先前欠下的工商稅繳清。那個年代,個體戶還需要繳納工商稅,就算只是開個小小的排擋。南北那時候既不敢懷疑徵收這筆錢的正確與否,又心疼爸媽的辛苦錢,南北遇到過很多次工商局的人上門收稅,爸媽總是想著各種辦法,儘量不交或者是少交點,在不得不交錢後,南北常常聽到爸媽抱怨著社會的不公,抱怨生意就快做不下去了。
南北的媽媽用哭訴生活的不易,唸叨南北成績優秀、懂事聽話,終於換來了證明。
這段經歷和因為沒交借讀費被叫到辦公室一樣都牢牢地刻在了在南北心裡,這兩段經歷的背後都是因為錢。
南北發覺到沒有錢就等於抬不起頭。
可悲的是,這個如此求來的上學機會是小夥伴們根本不屑的選擇。南北在此之前從來沒聽說過那所學校,問了小夥伴才知道那是一所剛剛由廠辦學校改制的中學,聽說那所學校現在每年已經沒有幾個學生能考上重點高中了,他們被外校的人知道常常是因為他們的學生像混混一樣到處惹是生非。
在爸爸決定讓南北去那所他從來沒聽過的學校報名的那天,爸爸說的一些話讓南北在後面的幾年每每想起都很難過。
“南北,好的公立學校我們外地人上不了,私立學校要交一萬塊。年初為了開現在這個旅店,家裡還欠著債,我沒有辦法因為你要去私立學校再去借錢了。你要爭點氣,在這裡上初中也是一樣的。”
南北心裡有疑問,他想問為什麼自己在班裡明明成績在前幾名,班裡很多成績比他差的同學都被家長送去了更好的學校,明明是他更加努力。
最終,一貫懂事的南北什麼都沒有問,他安慰自己總也算是留在了省城讀書。
甚至,他還得慶幸今年有“打工者子弟”學校,否則南北估計就得回老家去讀書了。這麼一想倒是給了南北些安慰。
小升初入學前的暑假會安排一次寄宿軍訓,南北知道自己的老同學陸陸續續都去軍訓了,只有自己在家傻等著通知。苦苦等不來通知的南北每天都在焦慮,難道學校沒有錄取自己嗎,難道自己沒辦法留在城裡讀書了嗎,自己會不會因為錯過報名時間,最後沒有學校收他去讀書。這個別人完全不在乎的機會也沒了嗎?南北在等待的日子裡止不住地胡思亂想。在催促爸爸再三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打工者子弟”和“正常”入學的學生不一樣,並不會給他安排軍訓。
這段傻乎乎的心理歷程,像是生長激素般在那年夏天讓南北的心理年紀快速成長,南北在困惑和焦慮中告別了自己的童年,開始了佈滿荊棘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