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雒陽雛虎 第三十四章 天下智絕與雛虎(第1/2頁)
章節報錯
客堂裡,蔡邕與黑衣老者正面對面的坐著,誰也沒有開口說話。
李繼進來時,那黑衣老者正在那翻看李繼謄抄的書,而蔡邕則是自顧自的舉著耳杯,小口獨飲。
馬忠剛才匆匆去閣樓上找到了李繼,說是潁川書院的院長水鏡先生來了,而且據說是專門來找他的,所以他這才來到了客堂。據馬忠所講,這個水鏡先生是與盧植的老師馬融是同一代的人物,但由於他從不肯出仕,對普通計程車子們而言,他在外的名氣反而沒有盧植大。
“許劭半年曾前去潁川找過老夫,說雒陽蔡府上的神童李繼有著驚人之姿,以他來看頗有救世之才。可當時老夫正要前往涼州收徒,倒是沒能及時過來,如今一看,倒也果然非凡。”
黑衣老者抬起頭來,看向了剛進門的李繼。
“子將兄謬讚,水鏡先生過獎了。”李繼向他行了一禮,極為恭敬的回答道。
“先前看你的字,刪繁就簡,筆下挺直而不屈曲,與那剛興起的正書有著些同妙之處。”老者沒有繼續接這個話茬,反而先是對李繼的書法評價了一番。
“確實是正書,此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做楷模,所以小子更願意叫它楷書。聽起來,楷書比正書更為順耳些。”李繼對書法深有心得,自然不怕與水鏡說這方面的東西。
“哈哈,倒也真是如此,楷書確實是比正書好聽的多了。”老者笑了笑,舉起了手中的紙張揚了一揚,“只是不知為何,你雖然寫的是楷書,但行筆間卻多有鉤連,筆勢也頗有放縱之意,與這楷模一詞可不太相稱啊。”
這是肯定的,李繼最熟稔的書法就是草書,只不過當時為了不讓蔡邕太過吃驚,這才老老實實的寫的正楷。對於水鏡能看出這些來,李繼還是稍微有些不可思議的,本以為自己已經隱藏的足夠好了,連幾乎是當世最有名的書法家蔡邕都沒發現什麼異常,卻被他給輕鬆看了出來。
“小子剛練書法沒多久,或許是心不穩吧。”
“不不不,依老夫來看,你這字筆力老練,墨透於紙,可不是什麼剛練書法沒多久的人,字形偏方,筆帶橫式,更沒有心態不穩一說……你,是在故意隱瞞著什麼吧。”
老者說完,面色如常,捋了捋下巴上不多的白鬚,只是眼睛卻閃爍出了攝人的精光,盯著不知何時僵在原地的李繼,好像要把他給剝開看透一般。
李繼被他看瞧得背後冷汗直冒,負在身後的雙手也緊緊糾纏在了一起,嘴上喃喃不知如何作答。被門外早春的寒風一吹,不自覺的打了一個冷顫。
這老頭的直覺實在太可怕了,只是看了那幾頁字就能得出這樣近乎正確的結論,自己兩世為人都從未見過如此人物。
從穿越以來,李繼一直都在做未來的規劃,幾乎沒有什麼超出他預料之外的事,與人交往時也一直都挑挑揀揀,總是在朝著對自己有利的一方前進,從來沒人能看出他真正想的什麼。可這個明明在史書中名聲不顯的水鏡司馬徽,卻好像能直接看透了他的心思,讓李繼兩年來已經放鬆下來的心突的提了起來。
“司馬德操!你想收徒就收,用不著如此拐彎抹角的。哪怕你是天下智絕,也不見得李繼就會認你為師。”一旁的蔡邕也看出了李繼的不對勁,立馬開口,把話題引導自己這來。
蔡邕如今可是把李繼當成寶貝了,早先還只是單純希望李繼能傳承自己的衣缽,可自從李繼在蔡府住下後,越來越多亮眼的表現使他改變了想法,對李繼的態度也隨之變了,已經把李繼的未來提高到了如同霍光、伊尹這樣治世能臣的高度。
此時這個水鏡竟敢如此逼迫李繼,護犢心切的蔡邕自然是要替李繼接下來。
“蔡伯喈,你這腦子還是這般的不夠用,被一個未束髮的小孩矇騙了這麼久,直讓老夫看的想笑。”水鏡聞言只是嘴角一揚,收回了目光,不再繼續逼迫李繼,“你雖然是笨了點,但李繼這孩子確實是不錯,那古來之神童的評價用的很是貼切啊。”
“哼!你聰明你就出仕啊,跑去潁川躲著幹嘛,儒家已經是天下正統幾百年了,你就抱著你那鬼谷一派的學術老死在野外吧。”蔡邕毫不相讓,梗著脖子針鋒相對。
“呵呵,老夫何時又專精鬼谷一派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天下學說老夫哪樣又不精通。哪怕儒家是天下正統,老夫出仕,也能成一世之功。可老夫現在選擇教書育人,拋了一世之功,卻或許能成就萬世之功。蔡伯喈,你果然還是跟當年一樣,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蔡邕並不太在乎水鏡這麼評價自己,很早之前他就這麼被水鏡說過,自己當時就不是很在意,況且還是水鏡把自己推薦給橋玄的,所以對於這番話也不生氣。
“我又臭又硬,你又有何兩樣。教書育人,哼,快二十年了,你那八個‘奇才’都找到了嗎?太陽太陰,少陽少陰,正負兩卦,以定天下,這可是你說的。呵,不知我何時能見見你司馬德操吹噓的如此厲害的水鏡八奇。”
水鏡聞言,站了起身,拿起剛剛一直放在席子一側的竹笠戴在了頭上,走到了李繼的身邊。
李繼這才發現,這水鏡先生的打扮竟然如自己在袁府看到的黑衣人一模一樣,回想起蔡邕剛剛說的話,李繼的腦子竟像是陷入了泥潭,怎麼都想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