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發一百四十萬現金做獎勵這種事情會不會引起同行們的嫉妒和憤怒?

徐楊完全不在乎。

他有錢,就是這麼任性。

遊戲這塊,他在楊嵐面前真沒吹牛,確實一直在和宇宙國、島國商談代理的事情,雖然最終的代理費用和分成額度還沒有確定下來,但大致上差不多。

劉曉松那邊更不用說。

A8本來就很賺錢,被羚羊科技收購之後,在羚羊科技的流量加持下,營銷額一天一個新臺階。

收購之前,A8的日均淨收入六十萬左右。

可在收購之後的一個月內,日均就突破了百萬。

到現在,日均直奔二百萬。

這還是羚羊網沒有發力發展無線增值業務的緣故,畢竟這玩意兒雖然利潤高,但競爭也激烈,尤其是有先發優勢的某易,在這方面的優勢很明顯,在A8被羚羊科技收購之後,某易就加大了在這方面的投入。

所以,羚羊科技在這塊確實暫時處於下風。

但就算如此,這資料也相當誇張了。

沒錯,就是淨收入。

如果算上稅費、通訊公司的抽成、版權、維護營運等成本,賬面上的資料會非常非常恐怖。

這也是某易的丁三石為什麼能在三十二歲就成為首富的主要原因,無線增值業務太賺錢了,只要財報一出, 股民和投資者就會被刺激到,估價就會應聲而漲。

徐楊之所以算純利潤,其實也存著低調一點的心思。

等上市之後再把純利潤換成營銷額。

到時候,相信羚羊科技的估價絕對會迎來一個非常非常好的開局。

原理很簡單。

財報上只有簡單的資料,年淨利潤兩個億,年營銷額五個億。

僅僅是資料這塊,給股民的感覺就截然不同。

兩個億,哦,還不錯。

什麼?五個億?這麼誇張,市場行情很不錯啊,買買買。

別笑,這就是股民。

國內國外的股民都差不多,一樣以非專業人士居多,一樣會跟風,因為這個行業結構就已經註定有那麼一大批人會成為韭菜。

要是每個股民都是非常專業的金融人士,上市卻隔不到韭菜,那這股市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徐楊同樣如此。

他對羚羊科技的定義就是上市割韭菜。

只要對羚羊科技的股價有利,他就算不至於不擇手段,也不會心慈手軟,該用的小花招,他一樣不會少。

在眾多的上市企業中,只要不偽造財報,只要不惡意收割,只要不搞內幕交易,這就是良心企業。

非常非常良心的那種。

玩淨利潤/營業額這種文字遊戲,簡直不值一提,連招數都算不上。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敢於把淨利潤亮出來,對股民反而非常友好,只要稍微懂一點相關知識,再細心一些,就能提前入場小賺一筆。

當然,這對羚羊科技也是有好處的。

雙贏嘛。

真的。

這年頭只要不損人,那就是大大的良心。

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