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四個字足以概括——慈不掌兵。

徐楊可以每年投入幾千萬幾個億去做公益做慈善,但絕對不會多花幾萬十幾萬去養哪怕一個閒人。

人人都懂一個道理:懶惰是會傳染的。

一個人傳染一個辦公室。

一個辦公室傳染一個小部門。

一個小部門就足以毀掉一個努力了很久的專案。

一個專案,足以影響到整個集團的整體規劃。

誇張嗎?

一點也不誇張。

在學校裡就有這樣的情況,甚至可以說非常普遍。

就拿徐楊高中班級舉例。

在整個屯城一中,他的班級是普通班,整體成績確實不咋樣。

可屯城一中是潞州府一帶名列前茅的好學校,升學率並不低,沒個能進入屯城一中哪怕是普通班的學生,都挺聰明,基礎也不差,和優秀班的那些尖子生相比,中考成績可能就差幾分或者十幾分,最多四五十分而已。

然而等到高考,差距會拉大到二三百分。

為什麼?

教學資源都差不多,除了班主任,剩下的代課老師都是通用的,教學質量差距並不大。

問題出在哪兒?

就在細節上。

優秀班的學生十點整下晚自習,而普通班基本上九點四十五就一鬨而散。

優秀班的學生上課時非常專注,可在普通班,如果你太認真,反而會有一些貪玩的同學陰陽怪氣。

優秀班的學生考四百五十分,會覺得非常丟人,可在普通班,能四百五十分就足以讓全體同學頂禮膜拜。

優秀班的學生上課完全不敢怠慢,可普通班的學生上課打瞌睡看小說說悄悄話是家常便飯。

這差別是怎麼來的?

就是日常的學習中被影響到的。

一個積極向上嚴謹努力的班級,會把原本有些貪玩的學生帶的也努力起來。

而一個班風本就不怎麼好的班級,只要有人開個頭,整體風氣就會迅速敗壞。

徐楊不敢說末尾淘汰制可以淘汰掉所有的混子和蛀蟲,但卻可一最大程度上營造出嚴肅積極的工作氛圍。

這,同樣是企業文化的一種。

但目前的羚羊科技還不需要這樣的制度,因為公司體量還小,管理層也足夠出色,不需要末尾淘汰制也能控制好公司的整體工作氛圍,如果他這個董事長願意,甚至可以親自管理到前臺小妹,基本上沒有人敢摸魚偷懶。

所以,這制度只有他和範曉璇、張曉穎兩人簡單交流過,也都認為暫時不需要啟動這樣的淘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