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開工(第2/2頁)
章節報錯
招工的時候徐楊沒有出面,但跟工廠的廠長、各車間主任都聊了聊,有“港商”的名頭在,這些由招商辦和市府一起發力招來的“專業人士”完全不敢因為他的年齡而輕視他,相反,一個個對他恭敬的很。
至於這些人到底有多專業,徐楊暫時不知道,不過從履歷上看都有在正經服裝廠工作的經歷,廠長張志強還曾經是前潞州府國營服裝廠的副廠長,一線經驗非常豐富,下崗後一直沒有正經工作,被徐楊以一千六的月薪挖了過來,連分紅都沒有。
當然,如果對方真的能撐得起廠子,就算張志強自己不提,他也不會虧待對方。
作為一個合格的甩手掌櫃,他真不吝嗇那麼點利潤,因為只有讓這些主要負責人更加盡心盡責,公司和工廠的利潤才會更高。
不過服裝廠主要負責服裝製造,一般服裝廠是靠接單為生,給那些沒有廠子的服裝品牌做代工賺錢,賺的是個辛苦錢。
但徐楊自然不甘心做個單純的代工廠。
在服裝廠這邊,他還註冊了一個小型的服裝設計工作室,工作室的法人是他,員工有他、李玲玲以及李晶琳三個人,連工作室的辦公地點都被他放在了家裡,猛一看就是一個草臺班子。
但是,在廠子施工這倆月裡,他和李玲玲可沒少畫圖,名義上是從李玲玲的夢裡往外搬運時髦的服裝款式,實際上嘛,也確實是做了一回搬運工,而且是兩個人一塊搬,李玲玲在明,負責口述,而他在暗,負責動手畫圖捎帶提供一點點靈感。
兩個月下來,光是經典的男女裝款式設計圖,就積攢了接近二百套,夠他們使用很久了。
當然,目前為止,這些設計還派不上用場,因為有些設計實在太過時髦,這個時代的國人可能無法接受。
另外就是因為工廠剛剛開業,絕大部分工人還都是生手,生產線還在除錯中,真要開工,看做不出他們想要的效果。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進料、配件、銷售等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光有設計圖也沒用。
現在的廠子也就能做點簡單的褲子、T恤、普通外套之類的大眾化服裝。
而且剛剛入冬,琳姐過年,生茶出來的冬裝堪堪可以上市,反正目前廠子這麼點產量,在潞州府內就能消化個差不多,只要產品沒有明顯的質量問題,價格適中,就絕對不愁銷路。
這年頭的普通人買衣服可不看什麼款式不款式的,只要結實耐用價格還便宜就行。
廠子裡生產出來的第一款產品,是男裝夾克,滌綸材質,可以防風的那種,非常適合冬天穿,顏色也以灰黑藍色的居多,做工很簡單,就兩層,外層立花,裡層是帶內兜的裡子,大領子,金屬拉鍊,鬆緊下襬,是非常經典也非常常見的款式。
這種款式的外套,就是從這幾年火起來的,因為防風效果好而且看起來還挺時尚,洗滌方式也簡單,不願意水洗的情況下用溼毛巾都能擦乾淨,最關鍵的是便宜耐用,只要小心別碰火,能穿好幾年,還是百搭款的。
重生前,徐楊上大學的時候還穿過這玩意兒。
這種外套唯一的缺點就是不透氣,穿著它稍一運動,裡面就溼漉漉的。
但本來就是大眾款式,是廉價的地攤貨,沒人會在意這麼點小缺陷,只要價格便宜、保暖防風效果好就足以成為許許多多普通人的首選。
當然,肯定不止這一個款式,還細分出了好幾種,比如說帶兜帽的、加長款的、無拉鍊款的。
另外還有配套的褲子,同樣材質同樣做工,褲子工藝更簡單也更省料,最起碼不需要安裝金屬拉鍊。
開工一週,倉庫裡就堆滿了各種型號的外套,一套也沒賣出去。
廠長張志強急的嘴上直冒燎泡,直接打電話找徐楊:“徐總,現在怎麼辦?要不?我出去跑跑市場?”
跑市場,說的好聽,其實就是去當推銷員。
這年頭可沒什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好產品也是需要推銷的,幾乎所有的產品生產企業都養著一大批推銷員,推銷員給力的情況下,產品質量差點都不是問題。
渠道為王,這話可不是說著玩的。
不過徐楊卻拒絕了,“不用,你專心抓生產,銷售方面我負責。”
“可是,倉庫快堆不下了。”
廠子不大,倉庫自然也不會太大,開工一週就堆滿也算正常,畢竟有二百多號工人呢,就算都是新手,效率也不可忽視,畢竟這玩意真沒什麼技術含量,何況招來的工人以女工居多,而且都是那種本身就懂點女工和裁縫技術的。
這年頭的女人,基本上都會使用家用縫紉機,畢竟那玩意兒也曾經是結婚必備的家用三大件。三轉一響可不是擺著好看的,你要是不會使用縫紉機,好意思跟婆家提這樣的要求?
不過徐楊有他的計劃,直接安撫道:“放心,庫存很快就沒了,說不定到時候你們還得加班加點呢。”
掛上電話後,李玲玲好奇的問:“你找好了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