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一件事,圍繞著聊了半天。

至於其它的,什麼募兵制,什麼縣級以下鄉鎮行政機構設立,等等,這會都成了細枝末節。

種甘蔗製糖這些具體的發展措施,陳遠則乾脆提都沒提。

原因很簡單,這些充其量就是戰術級別的,而種族融合試點,推行,卻是戰略,關乎全域性。

也是真正能名留青史的宏圖偉業。

完事李二便帶人撤了,沒辦法,雖然話不多,可事情非同小可,需要再仔細討論研究。

陳遠則來到書院,答疑解惑。

不過這裡需要解答的東西真的不多了,因為隨著驪山學宮步入正軌,村裡書院的定位已經發生了變化。

簡單來說,村裡的書院現在就是小學。

既然是小學,那自然而然就不存在太多無法理解需要解答的東西。

也因此,書院這邊完事,他又來到驪山學宮。

剛來就“砰”的一聲,放了個大炮仗,嚇人一跳,然後大量學子整整齊齊,恭恭敬敬,老師好,學生見過老師,歡迎老師迴歸學宮。

氣氛真的很足。

儀式感也強得不像話。

此時此刻,陳遠也終於感受到了身為一名師者的分量與自豪。

再一看天氣不錯,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便乾脆也不進課堂了,只是所有人露天圍在一起,他在中間,解答各種問題。

這種感覺很好。

這個時候他像一名研究生導師乃至博導更甚於像個普通的教授基礎知識的老師。

因為這裡面有相當一部分問題都是實踐中遇到的,有些他也沒辦法解答,只能給出方向。

至於那些他不擅長的科目,更是隻能充當一個導師的角色,給建議,而非答案。

這些學子也沒讓人失望。

圖書館的藏書,國家的鼎力支援,再加上自身的刻苦鑽研,使得很是出了些成果。

之前放的大炮仗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此之外,純鹼,玻璃,等比較基礎比較容易獲得的東西都做了出來。

然後還有簡單的低毒農藥,一些化學藥品,元素週期表,等等,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過去。

因為學宮學子飽滿的熱情,陳遠的精力也基本上都在這邊。

這個時候他不但要答疑,指明方向,同時還要幫忙規劃下一步的研究。

比如玻璃出來了,就該考慮溫度計望遠鏡顯微鏡燈泡了,同時要考慮怎麼量產。

而顯微鏡往下,又有細菌,分子結構,等分支領域。

火藥就更不用說了。

這玩意可不是拿來做爆竹煙花的,得搞雷,搞槍,搞炮,而說到槍炮,有涉及到材料,機加工,等等。

差不多就是這樣。

總的來說,靠他自己單槍匹馬研究往外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科學院,集體的力量。

這個時候他作為導師坐鎮也明顯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學宮之外便是奏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