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點事,一邊吃,一邊聊,等聊得差不多,肚子也飽了,隨後陳遠又一頭扎回了大唐。

此時的瓊州依然忙碌,優越的氣候條件決定了哪怕時間已經步入農曆十一月, 島上也依舊溫暖如春,農業,工商業,依然繁忙繁榮,絲毫不受時令影響。

關中卻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

陳遠也沒急著回。

孩子還小,鄭麗婉也還沒出月子,是以回來之後依然呆在瓊州。

因為這邊氣候比較好, 大人小孩都舒服。

這段時間也沒什麼事, 畢竟框架都搭好了,有事也只是一些流程之內的事,等閒用不著他來決斷。

但是結果又很不錯,儘管隨著時令的變化曬鹽的高峰期過去,可白糖的產量卻上來了。

這可不再是黃泥淋糖,這是正兒八經的工業糖,有紅的,有白的,色澤通透,顆粒均勻,已經初步有了技術門檻,不再是看一眼就能仿製。

在此之外,隨著本土漁船和米廠酒廠相繼投入運營,一時間瓊州的海貨,大米,黃酒,白酒, 風靡長安。

直到農曆十二月,亦即臘月。

天氣依然暖和。

此時的瓊州大地陽光普照,海風習習,沙灘上可以撿到掉落的椰子,也能抓到各種新鮮海貨。

這個時候事情就多了。

步入臘月的第一天,陳遠便組織召開了一次全體工作會議,對年前的收尾工作進行部署。

首先是工作總結,今年幹了什麼,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問題,接下來要幹什麼。

其次是盤點統計,各基層,各統計口,各司各庫,對庫存及人口等進行多方面統計盤店。

會議結束,馬不停蹄,組織人手,物資,開始慰問, 範圍從基層各村寨到鋼鐵廠船廠等大型企業,可謂是遍佈瓊州。

三日後,瓊州府官方釋出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從各方面對瓊州這一年的發展進行描述,並對所有參與貢獻這一成果的人們表示感謝。

到第四天,來自兩縣縣衙以及州府各司的年禮發放計劃送到案頭。

這才是重頭戲。

對於勞動者來說,什麼都是虛的,再多的表彰感謝,不如一袋米來得實惠。

陳遠拿起來一看,還行,雖然計劃是各部門自己提,但不是想怎麼發怎麼發,更不是想發多少發多少。

這些都是有限制的,不能超過定額,最終撥付也是州府財政。

基本上也沒什麼差距。

差距已經在平時體現出來了,作為年終獎的年禮,不分職業,不分社會階層,不論貢獻大小,奉行的是勞動無貴賤的宗旨。

即便身為刺史,他也沒比最底層的農戶多拿多少。

只是拿的東西不一樣。

br縣衙提出的計劃裡,底層農戶發的是大米,布匹,糖,而作為縣衙公務人員,想發的是耗油,精鹽,糖。

價值上差不多,都是論人頭。

感覺沒什麼問題,陳遠大筆一揮,準了,同時又擬了一份文書,擬對鋼鐵廠船廠員工發放年禮,其中外來者加倍,而後瓊州營將士,教育工作者,加倍。

這還沒完,又親手書寫了幾份不同格式的獎狀蓋上私人印章,蓋上州府大印,讓影印,連同年禮一併發放。

搞定,打道回府。

這會家裡也挺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