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下,用的是一口溶劑達三個立方的手搓“高壓鍋”。

還別說,效能不賴。

儘管沒有密封圈,也沒有合適的打磨工具,可因為工匠們的努力,這高壓鍋旋緊,依然能發揮出類似高壓容器的效果。

好處不言而喻,畢竟國人都知道,用高壓鍋燜肉,就是能更快燜得更爛的。

也正是因為這口高壓鍋,蒸煮流程結束,才七點,天還很亮。

這個時候,包括李二在內,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停下的想法。

長孫皇后這時也在一旁觀看,卻一直沒有發出聲音。

而接下來,是過濾,沖洗。

這裡沒用鋼鐵容器,直接用的木頭的,濾網,則由竹篾編織,十分細密。

產生的廢水留下,引二氧化碳通入,另一邊,提取出來的粗製纖維進入打漿程式。

同樣是打漿,這次不用石磨,而是用正經的打漿機。

不過依然是利用水力,靠齒輪傳動驅動。

為了打得更細緻一些,這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小時,這時天終於黑了,晚飯都簡單的吃過,現場,又牽了幾盞大燈。

一番解釋後,陳遠將廢水處理中提取出來的白泥加入,又倒進去司農寺準備的黃蜀葵汁液,繼續攪拌。

差不多半個小時,漿液放出,燈光下,看上去潔白濃稠,如牛奶一般。

接下來就簡單了。

傳統的抄紙環節,在這一塊直接被取締,變成現代造紙工藝中的輥壓。

原理十分簡單,就是兩根表面光滑的輥,漿液從中間縫隙流過成型。

初步成型的紙張透過傳送帶,中途再經輥壓,除水,順便進一步平整提高緻密度。

這時出來的紙張看上去已經很不錯了,平滑飽滿,細膩潔白,直接用捲紙器捲上。

卷出來的紙,也不去晾,直接拉開,平鋪在燒熱的鐵板上烤乾。

整個過程十分簡單,儘管跟現代工藝有差距,卻依然給人一種行雲流水之感。

那些所謂的經驗,在此刻也儼然派不上任何用場,因為看上去是個人就行。

看著這一切,李二胡子都揪掉好幾根,道:“這就成了?”

陳遠拿起一張烘烤乾的紙,看了看,笑道:“好像是成了,秦兄要不要試試?”

“自然。”李二欣然接過紙張,卻沒急著落墨,而是仔細婆娑檢視起來。

顏值是真不錯。

雖然比不上那些教科書用紙,比精製的宮廷用紙似乎也差點,但絕對是上品。

提筆落墨,吸收性好像差點,但是也還行,用來書寫沒問題,用作印刷,更合適。

便問道:“依賢弟看,這紙一天能造多少?”

“看想造多少啊,三斤木,一斤紙,造多造少,全憑心意,最多就是擴充裝置。

不過這汙水一定要處理好,哪怕不划算,也不能不經處理就這麼排了。

另外,可以考慮把烘乾做成傳送帶形式的,烘完再卷。”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