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造紙術成(第1/2頁)
章節報錯
裝置預定安裝地點在水上,因為設計採用的動力是水力。
直到這個時候陳遠才發現,這些古代的頂級工匠也是很厲害的,沒有任何現代工具的情況下,他們居然硬生生靠手搓,把這些裝置打磨得鋥光瓦亮。
不知道的怕是以為這是機床加工出來的。
關鍵還不是整體鑄造,而是分解成了一個個零部件,做成了組裝式的,分明是鋼鐵結構,卻仿如做木工一般,靠榫卯銷釘方式進行連線。
這樣一來,不光提升了質量,也更方便製造運輸。
擁有這樣的水平,安裝什麼的,自然而然也就輕鬆愉快了,根本不需要指導,人家自己就能輕鬆搞定。
就是耗時有點長,等全部弄好,都快下午五點了。
效果還不錯。
儘管放在現代社會,不論電動機還是柴油機,都可以輕鬆完成這樣的工作,但一臺巨大的,足以攔截三米寬一米深水域的大型鋼鐵水輪機,動力依然不是開玩笑。
有這臺水輪機作為動力,帶動之下,大腿粗細的圓木放進同樣鋼鐵材質的粉碎機構,分分鐘便成破碎的木渣。
粗粉的木渣,再往後延,細粉一遍,出來就成鵝毛般均勻的木片了。
而這個過程中,水輪機表現極為穩定,彷彿毫不費力。
看到結果,頓時周圍爆發出強烈的歡呼,工匠們也極為興奮。
李二一樣興奮,但更多的還是震驚:“這東西這麼厲害,這麼粗的木頭,輕而易舉就絞碎了?”
陳遠笑道:“是啊,所以,千萬別小看了技術的力量,更不要以為讀了些經史子集,就能治理髮展好國家。”
頓了頓,又道:“這道理當今陛下應當明白,一個強大的技術人才,其威力更盛千軍萬馬。”
道理李二自然明白。
接觸過那麼多匪夷所思的東西,還看過歷史教材,他連蘑菇彈都知道。
他甚至知道大蘑菇彈。
道理也曾論證過,眼下全民算學,便是最好的回應。
可如此近距離的感受的技術帶來的力量,還是頭一次。
因為這是真正可以實現的,不像旋耕機挖掘機,明明近在咫尺,明明更加強大,其實卻遠在天邊,遙不可及。
是以還是欣然道:“那也太厲害了,過往固然也利用水力,卻遠未到這種程度,而今看這東西,愚兄就忍不住在想,要是造更大的,將整個渭水或者黃河截流,該是怎樣一番光景。”
“將渭水或者整個黃河截流?”
這腦洞可以的。
想了想,陳遠笑道:“可以,不過那時就不是這樣利用了,而是建水電站,發電。
否則即便截流了也沒法利用,因為沒有那麼大那麼多的木頭需要粉碎。”
李二哈哈大笑:“那倒也是,行,先不說這個,先造紙吧!”
理想是美好的。
信心,李二也不缺。
但作為一名勵精圖治的帝王,李二深知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不能太好高騖遠,否則容易扯到蛋。
陳遠點頭,便開始指揮造紙。
程式是一樣的,先把經過兩次粉碎的木渣跟石灰水一起煮。
唯一的區別在於,蒸煮裝置變了。
之前試驗的時候,用的是鼎,容易不大,也沒有正兒八經的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