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建造水庫(第1/3頁)
章節報錯
驪山。
陳遠很忙。
雖然書院的事情暫時不用煩惱,可經過這半年的忙碌,地裡卻即將迎來實打實的收成。
主要是棉花。
相比玉米水稻紅薯土豆,棉花豐收期持續更長,也來得更早。
此外,便是西瓜甜瓜番茄這類嚴格意義上說已經過了豐收期的作物的收尾工作。
這個時候,處理晾曬好的種子要歸倉,沒用的尾果,瓜藤,打碎,該當飼料的當飼料,該發酵堆肥的發酵堆肥。
好在這些事也不用他親自動手。
做為家主,需要幹什麼,他囑咐一聲就行了,頂多就是細緻交代一下該怎麼幹。
至於具體的工作,自然有下面的人負責完成。
所以最終他的注意力還是回到築壩發電這件事情上來。
這事說容易很容易,說不容易,似乎也不那麼容易。
容易是因為原理簡單,大型的或許不好弄,可微小型的,從裝置採購到施工建造,都不難。
現代社會,那些水力資源充沛的地方,籍籍無名的微小型水電站不知凡幾,自己都能弄,還花不了多少錢。
不容易則是因為如果不從現代社會採購裝置,完全就依靠大唐現有的實力,有些困難。
倒不是說搞不出來。
搞是能搞出來的,水輪機,即便用不了鐵,還能用木,發電機,可以用永磁,變壓器,可以手搓。
就是比較耗時間,而且搞出來的東西可能效能不太好,穩定性耐用性都差點。
為這事,他也提前做了一些準備。
一方面是圖紙。
從水庫圖紙,到發電站圖紙,再到發電機構造變壓器構造圖紙,爹媽還沒走的那幾天,他抽空收集了很多。
一方面是裝置。
也是抽空從網上買的,大型的沒有,零零碎碎的小玩意一大堆。
而最終他還是決定,先嚐試自己做。
先嚐試自己做,能做多少是多少,畢竟選址修建水庫大壩需要時間。
真要到水庫大壩都準備好了,還沒做出來,那就去買。
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
雖然作為嘗試,這項工程並不大,就準備弄個微型的,發電量有個十千瓦就差不多,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的。
所以在方案確定的第一時間,組建了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