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木頭造紙(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事實上,直到這個時候,三人才知道準備用來造紙的原材料,竟是木頭。
當下長孫皇后便忍不住驚訝道:“這木頭也能造紙?”
“是啊陳大哥,木頭也能拿來造紙的麼,造紙,難道不應該用樹皮?”長樂也十分疑惑。
陳遠笑著說道:“木頭肯定能造紙,我拿給你們用的衛生紙,也都是原生木漿紙,屬於市場上的高檔產品。
但是我不確定我能不能用木頭造出紙來,所以我要先試試。”
理論是肯定沒問題的。
實際上,也沒有問題。
可這並不等於他就一定能用木頭造出紙來,所以才需要嘗試驗證。
怎麼驗證,簡單,先煮。
具體來說,就是調石灰水,倒入鼎中,然後把準備好的碎木料,一股腦兒都倒進去,蓋上蓋子,開大火燒。
好像這裡就開始產生汙染了。
原材料蒸煮,是為了去除木素和一些可溶性雜質,促使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分離軟化。
加入石灰水的好處,便是可以促進加快分離軟化的過程,可石灰水是鹼,高溫濃縮,再溶解木素和一些其它東西,就是汙染。
而且是很嚴重的汙染,稱之為造紙黑液。
這事說大似乎不大,可說小,卻也絕對不小。
因為但凡見過紙廠的,就知道這玩意多厲害,一家汙水不處理直接排放的小造紙廠,用不了幾次,就能汙染一個鎮,使得大大小小的溝渠裡水變成醬油。
可話又說回來,不加似乎又不行。
不加,蒸煮需要的時間就太長了,幾天幾夜,都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而相對來說,石灰不但經濟易獲取,本身性質相對溫和,處理起來也容易很多。
畢竟初中生都知道,石灰水裡面通入二氧化碳,便可將鈣離子沉澱下來,形成白色碳酸鈣沉澱。
而那些強酸強鹼,不但腐蝕性驚人,對環境破壞大,想要處理也殊為不易。
也因此,雖然還是會產生汙染,但相對來說,其實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到底要蒸煮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反正古法以竹子造紙,說是幾天幾夜,還是石灰水,而現代工藝,肯定要不了那麼久。
好在對他來說,這並不重要。
對他來說,只要驗證工藝可行,可以用木頭把紙造出來,就夠了。
具體每道工序用多長時間,怎麼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完全可以讓接手的工匠慢慢研究。
所以,一個上午,中午吃飯,午睡,到下午三點多,蒸煮工序便宣告結束。
此時蓋揭開,一看,液體果然很黑,還有點沖鼻。
反而是裡面的碎木,彷彿肉一樣被燉爛了不說,撈出來過水沖洗,顯得很白。
柔軟度也不錯,手裡捏著搓,感覺像絮狀物多過像硬質纖維。
接下來便是打漿了。
傳統造紙術打漿,不論是人力還是藉助水力,一般是舂搗。
這裡,他打算用石磨,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