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沒有清晰的溫度概念的。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溫度的感知,其實是冷熱。

再有一個,便是“火候”。

什麼爐火純青,什麼火候未到,大體就是這樣,總的來說很粗糙,基本上憑經驗,無法精確測量。

能測量溫度的溫度計,嚴格意義上也是沒有的。

《呂氏春秋》記載,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說的是一種叫“冰瓶”的東西。

就是水裝進瓶子裡,觀察,當水結冰的時候,天便很冷了,進入嚴冬。

反之,什麼時候冰化了,氣候便轉暖了。

有不少人說,這就是最早的溫度計,可嚴格來說,應該不能算。

溫度計也很多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般是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

水銀溫度計相對更精確一些,可測量溫度上限高,診所測量體溫,一般是水銀溫度計。

酒精溫度計精確度相對低,因為沸點擺在那裡,所以可測量溫度上限低,但是下限高。

酒精凝固點零下一百多攝氏度,便是在南北極,也能正常使用。

眼下陳遠拿出的,便是一支酒精溫度計,內部液柱呈現出鮮豔的紅色,辨識度極高。

液麵刻度顯示,當下山洞溫度二十五攝氏度,正適宜。

長樂卻好奇問道:“那這上面的刻度,數值,又是怎麼確定的呢?”

“對啊,為什麼你說的零在這裡,而不是別處?”永嘉也好奇的詢問起來,顯然,相比司空見慣的酒麴,她對溫度計這項新事物更感興趣。

而事實上,鄭愔,姜籬,還有跟過來的鴛兒,鴦兒,都是如此。

陳遠目光環視掃過,忽然又笑起來:“先把酒麴的事情搞定,然後我慢慢跟你們解釋。”

說完,便動起手來。

很簡單,竹篩席子鋪好,墊上柔然的乾草,而後,半成品的酒麴一粒一粒放上,最後,上面又蓋上一層乾草,齊活。

剩下便是等了。

不用很長,成與不成,短則兩天,長應該也超不過三天,便能見分曉。

搞定出來,永嘉便迫不及待問道:“現在可以說了嗎?”

陳遠笑道:“很簡單啊,冰塊加水,液麵在哪,哪就是零度。”

這個還是好理解的。

標準大氣壓下,冰水同時存在,並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就是零度。

“那零度以上呢?”

溫度計,若只有零度,是沒有意義的,畢竟零度,冰瓶就可以。

溫度計的真諦,在於溫標,即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