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從前,從今日開始,賢弟便不再是鄉野村夫了。”李二亦哈哈大笑,隨後看向隨行,此刻卻站在一邊大氣不敢喘,內心早已翻江倒海的司封司官員。

官員一個激靈,趕忙拿出敕文:“門下:今有平民姓陳名遠,才思敏捷,改制新犁,於社稷有功,可封將仕郎,主者施行。

貞觀六年,四月十二日……”

接著,便是一系列人名,什麼中書令開國公,什麼中書侍郎開國子,什麼黃門侍郎開國男。

又有什麼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師上柱國邢國公,什麼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上柱國代國公……

一大堆。

有些是實在沒聽過,可但凡知道的,如房玄齡,如李靖,都特麼大佬。

此外,又有諸如“宣”,“奉”,“行”,等各種詞彙,好像明白,其實又不明白。

一通唸完,官員也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汗水,上前奉上敕文:“恭賀陳仕郎,即日起,吾二人便是同僚了,日後還要勤些走動才好。”

說罷,又命人將提前備好的青綾質地官袍兩身並一條做工精巧的小銅魚奉上,自此,陳遠就不是民,而是官了。

那小銅魚,便是他的身份證,上面有姓名,官階。

這年頭,也只有入品官員,才真正有資格擁有“身份證”,其它的,基本上都沒有,也沒法有。

如若不然,他也不可能以難民身份,在長A縣衙完成登記。

陳遠這才如夢初醒:“這就當官了?”

“不然呢?”

“不用下跪?”

“為何下跪?”

“那,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呢?”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

一番對話下來,李二也懵了。

下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都說的啥呀?

為毛明明他是皇帝,卻不知道有這些亂七八糟?

簡單一點不好麼?

人與人之間,真誠何在?

陳遠也挺無語的。

電視劇,害人不淺啊!

這會他才知道,在大唐,哪怕是聖旨,也是不用跪著接的。

而且,來宣旨的壓根兒就不是太監。

制式上,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個時候很簡單,接旨,站著就行,宣旨,是吏部下屬司封司的差事。

制式,由中書省起草,然後門下省稽核,再給皇帝看,皇帝認為可行,大筆一揮,“同意”,接著,就到尚書省執行。

具體辦事的,便是尚書省吏部下屬司封司。

很明確。

各有分工。

那一系列署名,就這麼來的,所謂的宣,奉,行,歸結起來,約等於“同意”。

根本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講究,也沒那麼多繁文縟節。

反而是無限接近於體制內現行的制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