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墨子言曰:逮自昔三代聖王既沒,天下失義,諸侯為徵。是以存夫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長貞良也。

正長之不強於聽治,賤人之不強於從事也。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1]無罪乎道路率徑,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並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亂。

此其故何以然也?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

【註釋】[1]退:當為

“迓”,即

“御”,有襲擊的意思,率徑:當讀為

“術徑”,在古代,術為車行的道路,而徑為步行的道路。【譯文】墨子說:自從當初夏商周三代的聖王去世以後,天睛失道諸侯相攻伐。

所以出現了君主對於臣子沒有恩惠、臣子對君主沒有忠心,父對子不慈愛、兄對弟不關心、子對父不孝順、弟對兄不敬的現象。

各級得政長官不努力於政事,平民不努力生產。民眾中有人變為淫暴的流寇與混亂的盜賊,用兵器、毒藥、水火,在大小道路上襲擊無辜的百姓搶奪別人的車馬衣服來為自己爭取利益。

從這時起,天下就大亂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都是因為人們懷疑鬼神的存在,也不瞭解鬼神能賞賢罰暴。

現在如果天下的人都相信鬼神能賞賢罰暴,那麼天下怎麼還會混亂!【原文】今執無鬼者曰:“鬼神者固無有。”旦暮以為教誨乎天下,疑天下之眾,使天下之眾皆疑惑乎鬼神有無之別,是以天下亂。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當鬼神有無之別,以為將不可不明察此者也。

即以鬼神有無之別,以為不可不察此者也。既以鬼神有無之別,以為不可不察已,然則吾為明察此,其說將奈何而可?

子墨子曰:是與天下之所以察知有與無之道者,必以眾之耳目實知有與亡為儀者也。

請惑[1]聞之見,則必以為有,莫聞莫見,則必以為無。【註釋】[1]請惑:即

“誠或”請,通

“情”。【譯文】現在堅持無鬼論的人說:“鬼神本來就是沒有的。”而且向天下百姓宣揚這種論調惑亂民間,最終導致天下大亂。

所以墨子說:當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和士君子,確實想要興起天下之利,而除去天下之害,那麼對於鬼神有無的辨別,就是不可不考察清楚的。

既然鬼神有無的問題,是不可不考察清楚的,那麼我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將怎樣論證才行呢?

墨子說:凡是天下要考察有無的原則,必定是以眾人耳目所見所聞的實情以知有無來作為標準的。

確實有人聽見了、看見了,那就肯定是有,從未聽見過、看見過,那就必定是無。

【原文】然則吾為明察此,其說將奈何而可?子墨子曰:“是與天下之所以察知有與無之道者,必以眾之耳目之實知有與亡為儀者也。請惑聞之見之,則必以為[1]無。若是,何不嘗入一鄉一里而問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有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則鬼神何謂無乎?若莫聞莫見,則鬼神可謂有乎?”【註釋】[1]:此上

“有莫聞莫見則必以為”9字原脫。【譯文】既然如此,那麼我們明白地考察(這個問題),這其中的說解將怎樣才對呢?

墨子說:“天下用以察知鬼神有無的方法,必定以大眾耳目實際聞見的有無作為標準。如果確實有人聞見了,那麼必定認為鬼神存在,如果沒有聞見,那麼必定認為不存在。假若這樣,何不試著進入一鄉一里去詢問呢?從古至今有生民以來,也有人曾見到過鬼神之形,聽到過鬼神之聲,那麼鬼神怎麼能說沒有?假若沒有聽到沒有看到,那麼鬼神怎能說有呢?”【原文】今執無鬼者言曰:夫天下之為聞見鬼神之物者,不可勝計也。

亦孰為聞見鬼神有無之物哉?子墨子言曰:若以眾之所同見與眾之所同聞,則若昔者杜伯是也。

周宣王殺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曰:“吾君殺我而不辜,若以死者為無知,則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其[1]三年,周宣王合諸侯而田[2]於圃,田車數百乘,從數千,人滿野。

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車,朱衣冠,執朱弓,挾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車上,中心折脊,殪[3]車中,伏弢[4]而死。

當是之時,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秋。為君者以教其臣,為父者以警其子,曰:“戒之!慎之!凡殺不辜者,其得不祥,鬼神之誅,若此之憯遫也[5]!”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註釋】[1]其:同

“期”。[2]田:打獵。[3]殪:仆倒。[4]弢:弓套。[5]憯遫(cǎsü):快速的意思。

【譯文】現在堅持無鬼的人說:全天下看見鬼的形狀與聽到鬼的聲音的傳說不計其數,但是空間誰來做證?

墨子說:如果要以眾人共同看到並共同聽到為準,那麼從前杜伯的事就是這樣的例證。

周宣王殺死了他無辜的臣子杜伯,杜伯說:“我的君王要殺我,但我是無辜的,如果人死後沒有知覺了,那也就罷了;如果人死了還有知覺,那麼不出三年,必定讓我的主上知道”。

三年之後,周宣王會合諸侯在圃打獵,打獵用的車子有幾百輛,隨從有幾千人,遍佈田野。

到了中午,杜伯乘著白馬素車,穿戴紅色的衣帽,握著紅色的弓挾著紅色的箭,追趕周宣王往車上射箭,射中了周宣王的心窩,周宣王折斷了脊骨,倒在車中,伏在弓袋上死了。

那個時候,隨從的人都看見了,遠方的人也無人不聞,並被記錄在周朝的史書上。

當君主的以此來教育他的臣子,做父親的以此來警誡他的兒子,說:“要戒懼啊!要謹慎呀!凡是殺害無辜之人的,就會得到災難,遭受鬼神的懲罰,就像這件事這樣快啊!”從一書的記載來看,鬼神的存在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原文】古者聖王必以鬼神為有,其務鬼神厚矣。是以莫有一人敢放幽閒,擬乎鬼神之明顯,畏上誅罰。

又恐後世子孫不能知也,故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鹹恐其腐蠹絕滅,後世子孫不得而記,故琢之盤盂,鏤之金石以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