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志(3)(第2/3頁)
章節報錯
現今於天下計程車大夫、君子們如果希望行義就不可不順從上天的旨意。
【原文】曰: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何以知兼愛天下之人也?
以兼而食之也。何以知其兼而食之也?自古及今,無有遠靈孤夷之國[1],皆犓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敬祭祀上帝、山川、鬼神,以此知兼而食之也。
苟兼而食焉,必兼而愛之。譬之若楚越之君:今是楚王食於楚之四境之內,故愛楚之人;越王食于越之四境之內,故愛越之人。
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愛天下之人也。【註釋】[1]遠靈孤夷:應為
“遠夷孤”指遠方夷人及零落孤單之國。【譯文】問:順從天意應怎樣做呢?
回答說:上天兼愛天下。怎麼知道上天是兼愛天下的人呢?因為上天對平等享用人民的祭祀。
怎麼知道天上對人民的祭祀全部享用呢?自古及人邙,沒有一個遠方孤僻的國家,不都是餵養他的牛羊狗豬,潔淨地整備酒醴粢盛,用以祭祀山川、上天、鬼神,由此知道上天對人民的祭祀全部享用。
假如兼而食之,必定會兼而愛之,就好像楚國、越國的君主一樣。現在楚王在楚國四境之內享食物,所以愛楚國的人。
越王在越國四境之內享用食物,所以愛越國的人。現在上天對天下兼而享用,我因此知道它兼愛天下的人。
【原文】曰:順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別也。兼之為道也,義正;別這為道也,力正[1]。
曰:“義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
是以天下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面無所不利,是謂天德。
故凡從事此者,聖知也,仁義也,忠惠也,慈孝也,是故聚斂天下之善名而加之。
是其故何也?則順天之意也。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壯則奪老也。
是以天下之庶國,方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賊害也。若事[2]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不利而無所利,是謂之賊。
故凡從事此者,寇亂也,盜賊也,不仁不義,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是故聚斂天下之惡名而加之。
是其故何也?則反天之意也。【註釋】[1]力正:通
“力政”暴政。[2]若事:其事。【譯文】順從上天的旨意,就是
“兼”;違反上天的旨意,就是
“別”。兼的道理就是義政;別的道理就是暴政。如果問道:“義政是什麼樣呢?”回答說:大國不攻打小國,強國不欺侮弱國,勢眾的不殘害人少的,狡詐的不欺騙愚笨的,高貴的不傲視卑賤的,富貴的不傲慢貧困的,年壯的不掠奪年老的。
所以天下眾多的國家,不以水火、毒藥、兵器相互征伐、殘害。這種事在上利於天,在中利於鬼,在下利於人。
三者有利,就無所不利,不是上天的恩德。所以凡這樣做事的,就是聖智、仁義、忠惠、慈孝,所以聚集天下的好名聲加到他身上。
這是什麼緣故呢?就是順從天意。問道:“暴政是什麼樣呢?”回答說:大國攻打小國,強國欺侮弱國,勢眾的殘害人少的,狡詐的欺騙愚笨的,高貴的傲視卑賤的、富裕的傲慢貧困的,年壯的掠奪年老的,所以天下各國,一齊拿著水火、毒藥、兵器來相互殘害。
這種事在上不利於天,在中不利於鬼,在下不利於人,三者不利就無所得利,所以稱之為天賦。
凡這樣行事的,就是寇亂、盜賊、不仁不義、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所以聚集天下的惡名加在他們頭上。
這是什麼緣故呢?就是違反了上天的旨意。【原文】所謂小物則知之者,何若[1]?
今有人於此,入人之場園,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罰之[2],眾聞則非之。
是何也?曰:不與其勞[3],獲其實,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況有逾於人之牆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乎!
與角人之府庫,竊人之金玉蚤[4]累者乎!與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