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遇到

“饉”年,大夫以下的官員的俸祿都減去五分之一;遇到

“旱”年,就減去五分之二;遇到

“兇”年,就減去五分之三;遇到

“饋”年,就減去五分之四;遇到

“飢”年,就全部沒有俸祿,僅供給飯吃罷了。因此國家嚴重饑荒,國君就要撤掉鼎食的五分之三,大夫就要撤掉懸掛的樂器,讀書人就要停止上學,國君上朝的衣服就不再更新,就不能款待諸侯的賓客、鄰國的使者,將撤去四駕馬車旁邊的兩匹馬,道路不修正,馬不吃豆料,婢妾不穿絲織的衣服,這就表明窮困到極點了。

有人揹著孩子在井邊打水,如果孩子掉進井裡,那麼孩子的母親必須設法將孩子救出。

國家遇上

“兇”年,百姓沒有吃的,道路上餓死很多人,這種禍患比孩子掉進井裡更嚴重,怎能可以忽視呢?

收成好,人民就仁慈善良,收成不好,人民就吝嗇兇惡,人民哪有長久不變的品性呢?

從事生產的人少,吃飯的人多,那麼就人民不會豐足。所以說:財務物不足。

就要反省生產是否合於農時節氣,糧食不足,就要反省使用是否節制。

古時的人按農時生產財富,用財時要節約保本,那麼財產就充足了。即使古代的聖王,也不能保證五穀年年豐收而不遭旱澇之災呢?

但他們的百姓卻沒有挨餓受凍,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他們按農時生產抓緊盡力,而使用時又十分節約。

所以《夏書》說:“禹有七年的水患”,《殷書》說;湯有五年的旱災,他們遭受嚴重的兇災,百姓卻沒有受凍捱餓,什麼原因呢?

他們勤於生產,善於節儉罷了。所以,倉裡沒有糧食,就不能應付凶年饑荒;庫裡沒有武器,即使自己是正義的也沒有辦法征伐無義的;城牆修得不完備,就不能自衛,考慮不周全,就不能應付突發的事件。

這就像慶忌,沒有周詳的考慮,就不要輕率離開。夏桀沒有防備商湯,因此被放逐;商紂對周武王沒有防備,所以被殺。

桀和紂都是天子,擁有天下的財富,為什麼都被百里大小的國家滅亡了呢?

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富貴,卻不做防備。所以防備是國家的最重要的工作啊!

糧食,國家的寶貝,武器,國家的爪牙,城牆,可以自守,這三者,是維持國家必備的工具。

所以,拔最高的獎賞上給沒有功勞的人;用全部的財物備辦珍奇之物;勞苦奴役,修建遊玩場所;死後要作很厚的棺木,以及許多的陪葬品;活著的時候建造亭臺樓榭,死了興修墳墓。

所以,外有百姓受苦,內有國庫空虛,君主滿足不了享樂,百姓承受不了痛苦。

因而,國家遭到敵國入侵就淪亡,百姓遇到兇飢之災就逃亡,這是防備不周全的罪過啊!

因此,聖人珍視糧食。所以《周書》說:國家沒有三年的存糧,這個國家就稱不上國家;家裡沒有三年的存糧,兒子就稱不上兒子。

說的就是國家要有防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