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章節報錯
【原文】反者[1]道之動,弱者[2]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3],有生於無[4]。
【註釋】[1]反者:迴圈往復。[2]弱者:柔弱、渺小。[3]有:這裡指道的有形質,與第一章中的
“有名萬物之母”的
“有”相同,但不是
“有無相生”的
“有”字。[4]無:與第一章中的
“無名天地之始”的
“無”相同,但不同於
“有無相生”的
“無”。此處的
“無”指超現實世界的形上之道。【譯文】道的運動變化,往往是迴圈往復的;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解析】在本章裡,老子用極其簡練的文字,講述了
“道”的運動變化法則和
“道”產生天下萬物的作用。本章說明道的本體是奧妙虛無的,道的執行則是反覆迴圈的。
老子在《道德經》裡多次涉及到
“事物的矛盾和對立轉化是永恆不變的規律”的哲理,概括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現象與本質。
“反者道之動”,一是說矛盾著的對立物各自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二是說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迴圈往復。
其實不經過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轉化。
“弱者道之用”,是說
“道”在發揮作用的時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這不完全是消極的,同樣也有積極的一面。
道並不使萬物感到有什麼強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生和成長。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講
“有”和
“無”時,並不把
“無”當作第一性的東西,把
“有”當作第二性的東西,而是把
“有”與
“無”當成相互對立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