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章節報錯
【原文】寵辱[1]若驚,貴[2]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3],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4],及吾無身[5],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註釋】[1]寵辱:榮寵和侮辱。
[2]貴:讀為遺,重視。[3]下:下等,低階。[4]有身:有我,只知有自己,只顧個人利益。
[5]無身:無我,與
“有身”相反。【譯文】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
為何寵辱上身使人驚恐?因為得寵是卑下的,得到寵愛感到格外驚喜,失去寵愛則令人驚慌不安。
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為什麼把大患看得跟生命一樣嚴重?
我們之所以感到有大患來臨的感覺,因為
“有我”的關係;假如我們忘掉這個
“有我”的軀體,我還會有什麼憂患呢?所以,只有以身為天下、深知自重的人,才可把天下的重任寄託於他;也只有以身為天下、深知自愛的人,才可把天下的重任交付給他。
【解析】這是老子的人生論和政治論,老子認為以
“無心”、
“無為”之心,以
“毋我”、
“毋執”之意去從政、治理天下,才能得完美的結局。換句話說,要以
“出世”的心情做
“入世”的事業,方能得福免禍,貴身自保,止於至善。人生得寵時驚喜,喪失時便驚懼,得寵和失寵看似是兩回事,其實有得也必然有失的時候,所以人不要只顧個人利益,否則會留下大患。
其實
“佔有”是勞神的、痛苦的,
“享有”才是快樂的、無慮的,此即孟子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之義。所以,人貴以身為天下,也只有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天下人才可以把治理天下的事託付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