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文】昔之得一[1]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2];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3]。
其致之也[4],謂[5]天無以清[6],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7];神無以靈,將恐歇[8];谷無以盈,將恐竭[9];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正[10],將恐蹶[11]。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12]孤、寡、不穀[13]。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車無本。是故不欲琭琭如玉[14],珞珞如石[15]。
【註釋】[1]得一:即得道。[2]神得一以靈:神或指人。靈:靈性或靈妙。
[3]正:一本作
“貞”。意為首領。[4]其致之也:推而言之。[5]謂:假如說。帛書作
“胃”。[6]天無以清:天離開道,就得不到清明。[7]廢:荒廢。
[8]歇:消失、絕滅、停止。[9]竭:乾涸、枯竭。[10]正:一本作
“高貴”,一本作
“貞”。[11]蹶:跌倒、失敗、挫折。[12]自稱:一本作
“自謂”。[13]孤、寡、不穀:古代帝王自稱為
“孤”、
“寡人”、
“不穀”。不穀即不善的意思。[14]琭琭:形容玉美的樣子。[15]珞珞:形容石堅的樣子。
【譯文】往昔曾得到過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寧靜;神(人)得到道而英靈;河谷得到道而充盈;萬物得到道而生長;侯王得到道而成為天下的首領。
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寧,恐怕要震潰;人不能保持靈性,恐怕要滅絕;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乾涸;萬物不能保持生長,恐怕要消滅;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領的地位,恐怕要傾覆。
所以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因此侯王們自稱為
“孤”、
“寡”、
“不穀”,這不就是以賤為根本嗎?不是嗎?所以最高的榮譽無須讚美稱譽。
不要求琭琭晶瑩像寶玉,而寧願珞珞堅硬像山石。【解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道生一”,一是道的載體,而樸則是道德的體現。得道以德,德的最高標誌就是返樸歸真,所以,
“得一”也就是得樸。天得一以清,大腦得樸則斷事清明。地得一以寧,身體得樸則健康安寧。
神得一以靈,人的精神得樸則斷事靈驗。谷得一以盈,血脈得樸則精氣充盈。
精氣是樸的物質基礎。萬物得一以生,人體細胞得樸則自然健康繁殖。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自我得樸則可以確立合乎道的處世法則。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致之,即由治身之道推廣到治國之道。推而言之:統治階級(天)不憑藉樸治,使政治清明,國家將恐分裂;百姓(地)不憑藉樸治使社會安寧,國家恐將引發動盪;人們的精神不憑藉樸治得以慰藉,恐將產生信仰危機;山川河流不憑藉樸治獲得充盈,水利資源恐將枯竭;萬物不憑藉樸治來保護,恐將毀滅;侯王不以樸治國,反而自視高貴,其統治地位恐將被推翻。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
故致數車無本。任何事情都是相反相成、互相轉化的。守賤則貴,築基則高,世間之所以有貴,是因為有賤為之襯托;之所以有高,是因為有下與之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