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處的環境,也許可以大致理解為我們今天所指的太陽系的範圍。

而老子這裡所說的

“物”,指的是宇宙的初始態。老子便將這初始態稱之為

“道”。

“道”的不斷發展被稱之為

“大”,

“大”的繼續發展被稱之為

“逝”,

“逝”的繼續發展被稱之為

“遠”,

“遠”的繼續發展被稱之為

“反”。

“大、逝、遠、反”的動態是由

“我”的位置而被反映出來的。老子這裡是用

“大”作為宇宙整體的代稱,而道、天、地、人都處於

“大”的領域之中,成為不同層次上的現象。低層次受高層次的支配和左右。

所以,人受制於地,地受制於天,天受制於道,道受制於宇宙的邏輯定律

“箭頭‘一’”。當人懂得了

“箭頭‘一’”的時候,就等於是理解了宇宙的本質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這是老子於道境中對微粒子的直觀和體悟。

“有物混成”,指道是由微粒、資訊、能量以及它們的結構、關係、狀態等要素組成的統一體。

“先天地生”,說明

“混成”之物是化生天地的母體,同時也體現出混成之物所具有的的特性。

特性之一:“寂兮寥兮”。寂靜無聲,空曠無際,表明道具有靜和虛的特性。

特性之二:“獨立而不改”。獨立存在,始終如一,不為一切外來勢力干擾而改變本性。

表明道具有最本質的純真特性。特性之三:“周行而不殆”。週而復始地迴圈運轉而沒有軌道誤差和時間誤差。

表明道的運動是有規律性的,其規律性有誠信的特性。這三種特性即虛靜、純真、誠信,可以作為天下萬物遵循的本性,加以發揚光大。

母:母性、本性的意思。另外,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如中子)所具有的

“行星式”的運動規律。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世界的本體至精至微,應當用

“小”來為它命名。老子不用

“小”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