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1]德[2]之容[3],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4]。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5];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6],其中有精[7],其精甚真[8],其中有信[9],自古及今[10],其名不去,以閱眾甫[11]。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12]。【註釋】[1]孔:甚,大。[2]德:“道”的顯現和作用為

“德”。[3]容:運作、形態。[4]恍惚:彷彿、不清楚。[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遠,微不可見。冥,闇昧,深不可測。[7]精:最微小的原質,極細微的物質性的實體。

微小中之最微小。[8]甚真:是很真實的。[9]信:信實、信驗,真實可信。

[10]自古及今:一本作

“自今及古”。[11]眾甫:甫與父通,引伸為始。[12]以此:此指道。

【譯文】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

“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

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遠闇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最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

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

我怎麼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是從

“道”認識的。【解析】古中國人的

“道”法的徫大之處在於發現了宇宙的邏輯定律

“箭頭‘一’”。宇宙中的種種狀態,不管是多麼簡單,也不管是多麼複雜,只要從整體上來看,就都可以用一個箭頭來表示。

這就意味著,宇宙的最大態可以是一個箭頭,宇宙的最小態也可以是一個箭頭。

雖然都是一個箭頭,然其每一個箭頭的具體內涵卻各有不同。老子的方法是舍大求小。

本章講的就是宇宙中最小的箭頭。而且老子將這最小的箭頭作了進一步的解析。

這種解析比現在所流行的超弦理論來得更為細膩。現代超弦理論的眼光著眼於

“物”,而老子的眼光已超越了

“物”的羈畔。從這一點而言,可以把老子的

“道”稱之為

“前超弦理論”。老子是把

“怳忽”放到一個過程之中,這是一個可分為五個階段的

“道”的過程。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品德完全可以根據他的目光作出判斷,目光是心靈的折射。

“惟道是從”,是說一個人的目光,完全顯示了他對大道的體悟,也就是說,意境決定一個人的思想意識。

道的境界越高深,對世界的認識也就越深刻,他的目光就顯得越深邃、睿智、慈善。

這是總言德與道的關係。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從道的物質性方面來講,其存在形式是不停地旋轉運動的。